■本报记者 黎之
今年,天公没有眷顾粮食缺口大县绍兴县,因遭遇连续
10多天低温阴雨天气,直播早稻延迟播种,后又因气候异常,连作晚稻也推迟插种。但磨难创造奇迹,即便在这种不利气候条件的多次影响下,今年绍兴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依旧有44.45万亩,总产20.5万吨,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42.2万亩、19.7万吨的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今年绍兴县粮食生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
透过这份厚重的“成绩单”,我们可看到绍兴县发展粮食生产的清晰思路和实在举措。
一个政策:激发粮食生产活力
今年,绍兴县富盛镇凤旺村腾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龙虎又新添了两台插秧机和一台烘干机,从插秧、收割到烘干,实现机械化一条龙,种粮效益大幅提升,每亩净收入将比去年增加200多元。王龙虎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在绍兴县,越来越多的种粮户和王龙虎一样,在政策扶持下,种粮积极性高涨。
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今年,绍兴县专门下发了《关于抓好2010年粮食生产的通知》。政策明确,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按实际种植面积,在省财政给予每亩20元直接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鼓励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与育供秧服务中心,插秧机、谷物烘干机购置补贴在省定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补助购机额的20%,对当年度新建的县级农机维修中心、育供秧中心分别奖励15万元、4万元。对种植面积20亩以上种粮大户继续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伴随着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农业等部门还抓紧时机,送政策、送订单、送科技、送资金、送农资下乡,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一个平台: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
“依靠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今年政府在我的承包田里新修了排灌渠道和水泥机耕路,农机具下田更方便,农田排涝问题解决了,“浙优12”、“甬优12”等水稻高产新品种发挥了效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受益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绍兴县齐贤镇八字桥村种粮大户梁志根说,今年他的水稻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50公斤,亩增效益100元。
今年,绍兴县全面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和《绍兴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该县到2018年将建成1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6%,其中2010年建成3万亩,2014年底前建成12万亩左右。到2020年,全县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万公斤。
今年,该县在做好富盛、齐贤两镇2.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项目续建的基础上,在陶堰、孙端两镇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3万亩。
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关键在政策引导。今年,绍兴县专门切出资金,扶持建设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对当年验收合格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每个给予60万元的补助。此外,该县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在粮食功能区内实施,落实财政支农资金1635万元。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目的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今年,该县着力抓好富盛、齐贤两个“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功能区、5个市级粮食示范基地建设、50个镇级粮食示范方建设。如富盛镇粮食生产功能区,良种应用率达100%,开展多项试验示范工程,建立水稻机械化流水线作业育秧中心,全面推广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新技术,设立5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和20块高产攻关示范田,在周边农户中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个载体:推进粮食高产示范
“通过智能化育秧及综合农艺配套,开发无公害优质精品米,每亩效益可提高1500元左右。”绍兴市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绍兴县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银燕今年种了985亩晚稻,他估计利润可达100余万元。今年,金银燕在绍兴县农业局、陶堰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建成并投入使用绍兴市首个智能化育秧中心。虽然金银燕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尚在试运行阶段,但周边许多农户已前来预订秧亩。据悉预计,该智能化育秧中心明年育出的秧苗可插种大田5000余亩。
绍兴县注重发挥科技示范户(方)的作用。按照《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区建设方案》,今年该县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并安排55万元专项经费,奖励优胜示范户(方)。
据统计,绍兴县现有粮食生产科技示范户475户,平均亩产523公斤,比全县平均高出25公斤。其中富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乘风畈,连片种植早稻5000亩,平均亩产达到467公斤;柯岩街道永进村500亩浙优12示范方,经省农业厅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亩产669.7公斤,最高田块达677.3公斤。这些示范户、方还开展稻虾轮作、稻-草-鹅等钱粮双增模式的示范,减少肥药施用量,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亩效益均达到3000元以上。
示范户(方)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县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至今,全县共引种示范早稻新品种10个、晚稻新品种14个,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到28.2699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8%,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4.3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11.2万亩……
一个重点:
打好秋收冬种主动仗
最近,在齐贤镇,种粮大户和农户们正在忙着播种小麦、紫云英、油菜等冬种作物。据了解,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冬种奖励补贴力度的加大,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大户和农户们的冬种积极性,今年该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基本都种上了冬种作物。“预计今年全县冬闲田面积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冬季作物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增长5%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增幅相对较大。”绍兴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秋收冬种是决定来年农业结构布局、实现农业良好开局的基础,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潜力所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绍兴县在抓粮食生产过程中,善于突出重点,在秋收冬种中争取主动。
针对农户种植大小麦积极性有所增强,夺取春粮丰收的信心有所提高的实际,绍兴县积极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种足、种好大小麦;发展绿肥生产,提高单季稻田的冬种覆盖率;引导农户开展农田季节性流转,统一开发冬闲田,发展冬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已落实春粮示范方123方,面积1.7万亩;油菜示范方97方,面积9500亩;冬绿肥示范方67方,面积1.2万亩。
绍兴县抓住今年农产品价格高、需求旺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规划布局,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特色籽菜两用油菜、粮菜两用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药材、花卉、青饲料等特色品种和高效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优势作物、品种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培育和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冬季主导产业。
冬季农业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绍兴县注重依靠科技,发展冬种生产。一是大力示范应用高产优质品种。“双低”油菜重点推广浙油18、浙双72;大麦重点推广花30,小麦重点推广扬麦158;蚕(豌)豆重点推广慈溪大白蚕、中豌4号;马铃薯重点推广中薯3号、东农303;绿肥重点推广紫云英宁波大桥种。二是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效技术。重点推广“双低”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开沟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化学除草等节本增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推广冬季蔬菜瓜果节水微灌技术、多层覆盖保温栽培技术等。加强农艺与农机结合,注重多技术配套,发挥集成效应。三是创新推广方式,组织开展油菜、蔬菜等高产示范方建设,以示范方为载体,指导农民搞好冬季作物布局。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冬种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