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大型现代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资源,面对它们的同台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怎么办?金华的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作出了回答:联合重组,提升壮大。这家由6家合作社和1家饲料厂联合组建的合作社,握指成拳,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了定价权,降低了市场风险,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竞争者变成合作者
事情的发生总有缘由,就如同和丰禽业理事长施金仙当初创办金华市首家禽业合作社是因为领导的一句鼓励一样。当初,金东区源东乡一位领导说:“你拥有市场,缺的是稳定的货源,农户有劳力,却摸不着市场门道,何不大家抱成团呢?”深思熟虑后,施金仙找来两个合伙人,吸收了153个养殖户为首批社员,于2002年11月成立了金华市永丰禽业专业合作社。
结果,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永丰禽业合作社就在全省范围内搭建起了一条从种苗、饲料供应、肉鸡养殖、防疫、技术指导到销售的产业链,入社会员达到276户,带动周边肉鸡养殖户500余户,每年销售肉鸡180万羽,年均为每位社员增收2万余元。施金仙也因此在同行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家禽业是浙中区域的传统产业。2008年,金华禽业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0多家,年出栏白羽肉鸡1800万羽,年产值超过3亿多元。但这些合作社大多存在着多、小、散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无法与进军浙中家禽业市场的大型现代企业抗衡。家禽合作社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这时,施金仙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其他5家禽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们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家尝试着走到一起,提出了“变竞争为合作,化对立为合力”的联合重组倡议。终于,在2008年12月,金华市永丰禽业等6家合作社和1家饲料加工厂,联合399名养殖户和贩销户,通过联合重组,组建了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重组后的合作社总股本达415万元,399名社员涉及金东、婺城、浦江、义乌、武义等县(市、区),年可出栏肉鸡760万羽,约占全省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额1.51亿元。
施金仙说,6家合作社捏紧拳头闯市场,力量变大,销路畅通,养殖户的效益越来越好,现在许多养殖户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和丰禽业的销售网络延伸到了杭州、宁波、温州以及上海等地,成为浙中地区最大的禽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吃上“套餐”
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部原副经理陈秋生深有感触地说,整合前他是金华市兴农禽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一个人忙里忙外,上上下下都要管。联合重组后,他有更多时间去关心了解市场行情、产品调配等,计划性更强了,效益也随之提高了。合作社吃上了“套餐”,打出了“组合拳”。
虽说和丰禽业只是一家合作社,但它是联合重组的结果,是在合作社基础上的再合作。所以,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资源配置,它都需要创造性地摸索。
据施金仙介绍,和丰禽业采用了合伙合作的全新组织方式:合伙制层面,主要是7家发起单位负责人,取消其原有独立主体地位,融入和丰禽业成为股东社员,不再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他们都承担了和丰禽业的相关职能,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合作制层面,是在养殖户之间及养殖户与合作社之间形成“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合作关系,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养殖户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
实现合作共赢,贵在建立多种利益联结制。和丰禽业对合作社核心层和社员、合作社和经销商以及合作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进行了协调与平衡,建立了合伙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合作投入、利益分配与风险救助机制以及销售市场利益统筹机制,初步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以风险救助机制为例,合作社向社员统一提供苗鸡、饲料及其他投入品,因规模交易产生的价差由合作社提留;合作社年终按养殖户实缴股金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20%固定收益返利,同时根据社员交易情况返还合作社盈余的30%;因市场原因,当社员每羽毛鸡利润亏损达2元以上时,合作社和养殖户各分摊50%。
合作社联合重组最直接的一项工作是原有合作社资源的整合。和丰禽业的资源整合可归结为人力、资产、市场三个方面。就人力资源而言,该合作社对在养殖、销售、免疫、饲料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6名原合作社领头人和1名饲料厂领办人,根据他们各自的专业和特长,让他们分别负责运营、销售、技术、采购、饲料加工等业务,提高了合作社的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在资产方面,将原来7家单位的仓库、办公楼、汽车、厂房、设备等资产以折价入股或租凭的形式,纳入兼并后的合作社,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回报率;在市场方面,将6个合作社分别在宁波、义乌、诸暨、金华等地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通过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对外销售,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按照合作社管理的要求,和丰禽业引入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推行总经理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下设计划财务部、生产技术部、采购供应部、市场营销部、质量安全部,明确各部门职责,重大事宜集体研究决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步入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1+1>2”
集中力量能办大事,可产生“1+1>2”的效应。“如今养殖户不再盲目养鸡,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要多少养多少,大大降低了风险。”施金仙告诉记者。合作社重组后,技术服务、疫病防控、饲养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由此带来货源、市场的稳定。她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信誉,稳定的货源和市场为他们赢得了更多客户。眼下,和丰禽业的肉鸡收购价是国内最高的,达到每公斤10.4元,而苏北等地每公斤只有9.6元。“今年是我从2002年创办合作社以来,肉鸡行情最好的一年,每羽肉鸡的利润平均有7元。”施金仙高兴地说。
以前各个合作社采购一批2万-3万羽鸡苗,运输成本每羽0.2元左右,现在按计划每批可进10万羽左右,运输成本只需原来的一半。管理费用降低,服务水平提高,成员每羽鸡可比重组前增收0.7元左右。
规模效应大了,说话越来越有份量了。“无论是终端的肉鸡销售价格,还是苗鸡进货价格、药品价格等等,我们都能够拿到最优惠的价。”和丰禽业总经理叶跃进骄傲地说。
实力强了,合作社就有能力帮助养殖户共担风险。金华市经济开发区三路口村的章林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家曾因养鸡亏了近2万元钱,结果合作社补贴了7500元。老章说:“我养了10多年鸡了,这亏了有人贴钱,还是第一次。”
合作社联合重组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联合重组后的和丰禽业凭借资金实力,解决了原来单个经营的合作社无力引进先进人才的问题。现在,它不仅聘请了3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做到事前有预算和规划,事中有精确的核算和控制,事后有准确的决算和反应;还聘请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家为顾问,为合作社的发展、运营出谋划策;招聘了6名畜牧畜医专业专家和大学毕业生,形成了坐堂门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疾病诊断服务机制,为肉鸡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联合重组增强了合作社实力,为延伸产业链打下了基础。和丰禽业在重组时,就将产业链延伸至处于家禽业上游的饲料加工领域,将金华市天成饲料厂组合到合作社,开展肉鸡专用饲料的加工。如此一来,社员的饲料成本每公斤比市场价格可降低0.1-0.2元。和丰禽业还将产业链延伸至科技含量、盈利水平较高的苗鸡孵化领域,通过和浙江大学合作,一个投资600万元、存栏种鸡3万套、年产苗鸡400万羽的种鸡场,将于本月底完工。和丰禽业不满足于此,计划于明年再投资兴办一个家禽屠宰加工厂,预计年屠宰量为500万羽,实行肉鸡宰杀、分割、冷藏,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可平抑毛鸡市场价格波动,提高合作社盈利水平。
从苗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到终端销售,一条较为完整的禽业产业链不日将在和丰禽业形成。
施金仙在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敬老院慰问。
和丰禽业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