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已不鲜见,到山里搞石蛙养殖也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可唐伟、侯建等4位毕业于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主动放弃城里年收入30万元左右的高薪工作,一头扎根深山养起石蛙来,的确让人有点诧异。
据了解,目前他们不仅摸索出了一套石蛙养殖技术,并且养殖的石蛙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估计今年收益将达到二三十万元。他们在收获第一桶金的同时,更多的是体验着快乐创业带来的乐趣。“我们对石蛙养殖这个产业十分看好,上个月我们将淘汰下来的种蛙拿去销售,居然卖到了每公斤334元,比我们预计的每公斤200元要高多了。现在杭州已有不少大酒店预订我们的货了。”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四川籍青年唐伟表示,石蛙越到冬天越是供不应求,估计在今年年底前,他们将有750-800公斤石蛙可以上市,初步估算有二三十万元的收益。
“我们学的是工业自动化专业,2002年10月份我们成立了杭州士腾公司,公司生产电子类产品,每人的年收入达到30万元左右。”谈及怎么会从省城杭州迁徙至安吉的山坳里养石蛙时,唐伟介绍,在大城市里生活了10年,有点厌倦了。搞了6年电子工业,发现自己当初的那股创业激情越来越淡漠了,就想着换一种创业方式。
2009年3月,唐伟、侯建等4位大学毕业生来到安吉桐杭村朱星坞山冲,共同出资200万元,注册了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石蛙。4人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因而走到了一起。“如今中央越来越重视农业,投资现代农业,顺应时代潮流,必将大有作为。”于是,4人商量,决定换一种创业方式。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浙江大学硕士在读的舟山人张斌表示,现代农业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事农业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不过杭城的公司还在,目前委托给了其他伙伴帮助打理。
近日,笔者闻讯来到杭垓镇桐杭村朱星坞山冲,看到几名泥瓦匠正在施工。“在去年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再投入200多万元,建造十几间蛙室,加上去年的投入,目前合计已有500多万元了。”唐伟介绍,他们去年一共建了7间蛙室,买了100对种蛙,已育出4批苗,每批1万多只,还培育了1000多对种蛙。现在小蛙已有五六十克重了。产业扩大了,原有的7间蛙室已远远不够。
据唐伟介绍,小蛙一般长到150克左右,就可以作为商品蛙出售了,长这么大约需两年时间。再大的话不合算,因为石蛙的食量挺大的,养殖成本就高了。他说:“我们采取自然养殖的办法,利用自然山水,自然越冬,不用温室。”
4人表示,他们的石蛙养殖技术在国内算是一流的,他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将“裕达”公司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养殖、销售石蛙的基地。今后还要养殖牛、羊等,走产业化道路,这里将成为他们创业的另一个美丽天堂。
(汪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