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古树名木如何安度灾害天气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亦是公园、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然而,近年来灾害天气频发,严重危害古树生命。“一场大风刮倒89株古树名木”、“罕见大雪压折百年香樟”等消息频见报端,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将灾害天气对古树名木的损害降到最低,资深古树名木复壮专家丛生结合多年从事古树名木复壮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详尽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转变保护理念
  丛生说,首先,应改变古树新梢生长越快越好的理念。要以培养健壮的古树名木为根本,通过调整古树复壮的营养比例,使古树的枝叶生长充实而健壮。
  其次,改变因古树保护影响景观而不作为的理念。定期对古树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措施实施中既要顾及景观,更要保证古树不倒不损,有景才有观。检查的重点部位是根颈部、分杈处、主枝的向阳面和主干、主枝的朝天洞穴,必要时可采用探伤仪测定心腐的程度,一般心腐达到干粗的三分之一以上应考虑支撑加固处理。
  再次,改变古树名木不能修剪的理念。在不影响古树名木景观和风姿的前提下,对易折和树体不稳固的枝杈进行谨慎的“瘦身”处理是必要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最后,改变一次性养护后不再过问的理念。古树名木的衰弱是逐步形成的,保护和复壮也应是长期、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对已采取保护措施的古树名木要定期察看,必要时采取相关措施。
制定保护预案
“应对灾害天气,建立一树一策的保护机制十分必要。”丛生说,近年来黄山风景名胜区对古树名木制定了一树一策,效果很好。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及黄山、普陀山等景区还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应急预案。丛生建议,要将位置重要、树姿具有观赏价值的古树纳入灾前保护范围。
  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应急物资保障,如脚手架、支撑杆、吹雪机、空压机及防滑鞋等应在灾害天气来临前确保充足到位。人员保障,即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应急队伍。技术保障,比如,做支撑处理时,位置要合理,支撑杆安全可靠。遇冻雨、冰挂天气,应以临时支撑为主,保证不折枝,严禁用棍棒敲打树杈去冰,以免对树梢造成二次损伤。
灾后及时复壮
  灾害天气一旦发生,要及时清理受灾现场。对古树的折断枝、无保留价值和无法保留的扭裂枝杈,集中做无害化处理。修整树上劈裂残茬,涂抹愈伤剂和伤口保护剂。
  丛生指出,树体恢复时,对扭伤的主枝,应立即采用金属拴箍固定,同时涂抹愈伤剂、密封剂保护伤口。喷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或1500倍的吡虫啉液封干,防止次生蛀虫侵害。必要时可采用支撑或与主干整体加固的措施,加速主枝愈合。
  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受灾情况,因势利导地修整树冠。短截局部枝条,促进树冠恢复。还要根据古树的损伤程度,采用根外追肥,树下补充营养和改善古树生长环境等措施,恢复树势。
(闫 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