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一场浙江农产品的“饕餮盛宴”

2010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后记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文/图“展示名优产品、服务上海市民”。12月20日下午,热闹了4天的2010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顺利闭幕。七八斤一只的大甲鱼、个大味美的脐橙、清香怡人的绿茶、香甜爽口的蜜桔……4天来,上海农展会现场销售总额达到5400万元,产销对接合同签约金额总计13.83亿元,均创下历年新高。
浙江农展会已成金名片
“浙江是个好地方,山川秀美、水净田洁,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浙江农展会已成为浙江农业在上海的一张金名片,浙江农产品开拓上海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告诉记者。
  这次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汇集了我省近万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质农产品,产品大多在上海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也正是如此,4天的展销吸引了近12万人次的上海客商和市民,许多展位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在丽水市展区花500多元买了“云然”土面、“森尔”食用菌、“遂白”白菊米的市民黄阿姨对记者说:“浙江的农产品品种多、品质高,阿拉上海人特别喜欢!”
  在宁波展区,记者看到,奉化芋艿头、象山海鲜、余姚榨菜、宁海茶叶等都是上海市民的抢手货。45元一箱的象山红一个上午就卖出400多箱;许多上海市民围在南方水产公司的摊位前,选购价格实惠的各式鱼丸;冠生园的正宗宁波汤圆吸引了上海市民的竞购。“展销第一天,我们展区的现场销售就有51.5万元,签约金额5700万元。”宁波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嘉兴展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像宁波、舟山等地有‘山珍海味’,嘉兴农产品更多的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猪肉、羊肉、酱鸡、酱鸭、榨菜……”而嘉兴农产品这种“家常菜”特色,恰恰受到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上海市民的青睐。
浙江农产品引来八方客
  优质的浙江农产品,吸引的不只是上海消费者,大量沪商也争着与浙江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入合作。“质地柔软,风味浓甜。”上海江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唐杏根在品尝了庆元甜桔柚后,拉着合作社负责人吴德齐的手说:“你们的产品地方特色浓郁、品质优秀、生态环保,符合上海市民的消费理念,是我们理想的合作对象。”“我们的鸭舌口感好,深受上海市民喜爱。”与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近500万购销合同的温州华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高义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上海农展会,来之前心里一直有点担心,是否能打开上海市场,但这几天观察下来,坚定了我们进军上海的决心。”
  上海市场的广阔也让浙江农业企业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天伟在购买了1000袋平湖市无公害草菇后,向平湖市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盛家浩提出了联合开拓有机草菇市场的想法。盛家浩当即表态:“上海的市场太大了,消费者不但消费能力高,健康意识也很强,非常适合优质绿色有机食品扎根。”新当湖合作社希望能借助上海这个跳板,更好地进军国内外市场。
  17日上午,在台州(上海)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台州与上海有关单位签订的项目涉及基地面积5000多亩,养殖量5万多羽,预计产出农产品200多吨。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蔡建设高兴地说:“我们回去后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链,争取将更多的产品打入上海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