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卖菜卖肉的也上市了

  本年度的最后两个月,“涪陵榨菜”和“金字火腿”两家食品制造业公司相继登陆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光环,这一次套在了火腿和榨菜这两样寻常百姓的盘中餐上。
涪陵榨菜:浙商成为二股东
  2010年11月23日,主营业务为榨菜产品以及其他佐餐开胃菜等方便食品研制销售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涪陵榨菜)挂牌上市,成功登陆中小板。
  在股市和榨菜的首次亲密接触中,浙商资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资料显示,持有涪陵榨菜322万股,本次发行后持股比例为20.77%的涪陵榨菜二股东东兆长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兆长泰),正系浙江血脉,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向东,恰为重庆市浙江商会会长。
股权投资浮盈15倍以上
  首战创业板告挫、再度冲击中小板事成,来自重庆的涪陵榨菜已是二闯资本市场。四川榨菜家喻户晓。在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的重庆市涪陵区,盛产青菜头。资料显示,当地近60万的菜农把种植的青菜头几乎全部为国内榨菜市场的明星——涪陵榨菜所收购。
  涪陵榨菜在2007年之前是重庆市涪陵区国资委的国有独资公司。2007年涪陵榨菜改制,同步实施增资扩股行动。纵观东兆长泰参股涪陵榨菜,其过程呈“两步走”的战略形态:2007年斥资3644万元增持涪陵榨菜相应股权,以及4858.602万元受让23.8806%的股权。以此计算,东兆长泰取得涪陵榨菜上市前28%股权的总成本在8500万元左右。
  按照11月23日涪陵榨菜上市首日收盘价40.80元计算,东兆长泰的8500万元投资,至少有13亿元的账面资产,投资收益在15倍以上。
  据东兆长泰方面介绍,投资涪陵榨菜这样的腌制品公司实为首次。“投资涪陵榨菜,看重的是公司产业价值与公司榨菜行业的龙头地位。”郭向东说。
  参股涪陵榨菜之初,郭向东便为其设计了上市路线图:拟发行新增股票40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2.5亿元,全部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基地,吸纳更多菜农。对资本敏感的郭向东十分看好这个行业。“我们的榨菜营养、味道以及制作技术都很好,就是没有实现规模化运作。我们需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让涪陵榨菜走出国门,像韩国泡菜一样全世界闻名。”
  然而,好事多磨,涪陵榨菜虽是重庆高新技术企业,但它在创业板的上市申请却被驳回,理由是不符合创业板对高科技企业的定位。
  但底气十足的涪陵榨菜并未气馁,并将上市目标转向了中小板。“虽然排队的时间更长了,但我们绝不放弃。”直至10月中旬,过会捷报传来。
浙江榨菜输在哪里
  东兆长泰血脉所在的浙江本地,一直都是国内重要的榨菜产业基地。根据榨菜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榨菜生产加工企业近300家,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浙江,重庆市有164家,其中涪陵区102家;浙江省有80多家,其中余姚51家。
  浙江榨菜和重庆榨菜,两分全国榨菜天下;而在抢滩资本市场大势中,两者暂时分出了高低。“这和涪陵榨菜长期以来的品牌培育行为密不可分。”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会长陈龙海说,“涪陵榨菜的国企背景和充裕资金,使得他们可以聘请张铁林等大腕为其广告代言;而浙江的同行企业,多数起步于家庭作坊,品牌意识匮乏。”
  不过,据了解,后人一步的浙江榨菜,亦在蓄力跟进。
  早在3年前,经浙江省工商局和省商标协会考核,余姚市被正式认定为“浙江省榨菜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当地市政府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启动了“榨菜创牌”工程,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引导榨菜产业集聚和良性发展。截至目前,余姚市榨菜企业中已有2个驰名商标和6个省著名商标,而这些品牌的背后,是27家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
  “来自嘉兴海宁的斜桥榨菜目前就持有了浙江省著名商标,甚至效仿涪陵,聘请了唐国强为其代言。应该说,浙江的榨菜企业在市场经营和品牌塑造上不输涪陵,但在资本运作上存在明显差距,这和浙江榨菜企业规模小、布局散、竞争过于激烈的产业格局有关。”陈龙海说。 (朱 健)
金字火腿:做肉制品中的“茅台”
  12月3日,金字火腿(002515)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收盘价高达62.38元。这个中式火腿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式挺进资本市场。
  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1850万股,发行价34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58300万元。此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0万只低盐火腿与5000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建设,打造高端肉制品,满足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008年,金华火腿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传统食品品牌之一。随着金字火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金华火腿”被赋予新的意义。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延军说,下一步企业的战略是借由新产品金字巴玛意式发酵火腿,掀起高端火腿市场新一轮战役,与洋火腿一争高低。
快人一步
“金字”招牌的崛起,在行业内备受关注。在施延军看来,“快人一步”或许可以阐述金字火腿制胜原因。“金华火腿是中国火腿的鼻祖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肉制品中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正是如此,不少企业背靠大山吃喝不愁,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上缺乏动力。据统计,1932年时我国的火腿销售量在每年82万条,这个数字直到1989年才有所突破。这或许最能说明这个行业曾经的固步自封。”施延军说。
  当金华火腿更多地被定义为增香、去腥、提鲜的烹调原料的同时,国外的火腿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尤其是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火腿产业更是不断壮大。施延军曾多次去欧洲考察:“在欧洲,只要有矿泉水卖的地方就有火腿。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火腿的食用已经日常化了。”这触动了他:除了传统产品之外,火腿还大有潜力可挖。
  2005年,施延军力主将低盐火腿产品的研制开发列进企业日程表中。这一年,公司研发的“一种在控温控湿和封闭条件下生产低盐金华火腿的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与传统火腿相比,低盐火腿风味独特、盐分低、口感好,可与欧洲火腿媲美。最重要的是,它既拥有传统火腿的特点,又可作为即食食品。“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饮食观念和品味。”施延军如此评价。
  在此发展战略下,2007年市场占有率为19%的金字火腿,在2009年时将这一优势扩大到了22%,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冠军地位。
占领新蓝海
  金字并未就此停步。如今,让施延军寄予厚望的是金字巴玛发酵火腿。这种可即食的意式火腿锁定追求生活品质的高端人士,是金字火腿研发团队远赴意大利学习引进的高档优质火腿品种。
  在欧美国家,火腿、奶酪和红酒是著名的三大发酵食品,在各种宴会中堪称主角。这种火腿价格比中国的传统火腿高出数倍。这块领域,正是金字火腿的新蓝海。“3年后,巴玛火腿能实现销量6万只。”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的施延军说,“过去,这块高端市场都被洋火腿所把持;现在,金字巴玛火腿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金字火腿在一场场更新换代的“战役”中锁定了行业龙头地位:“火腿行业虽然传统,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单就巴玛火腿的研发生产,我们就投入了2亿元,为时5年。要制作好的火腿,没有一两年是不可能的。快人一步,让我们在市场上走得更远。”施延军说。
打造肉制品中的“茅台”
  火腿行业打拼多年,如今的金字火腿无论从品牌还是从市场上都占据着优势。金字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金字火腿则是中国名牌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在经营上,金字火腿另辟蹊径,与上海金萌苏浙汇餐饮公司、杭州张生记酒店管理公司等多家全国百强餐饮高档酒楼,以及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
  金字火腿的另一个发展秘诀是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我们有国内唯一的中式火腿博览馆。”施延军介绍说。他本人亦通晓火腿历史,对近百年来火腿行业的发展如数家珍。事实上,火腿博览馆已经成为金华火腿的新名片;在向消费者进一步介绍金华火腿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金字”品牌的知名度。
  而在新产品巴玛火腿上,施延军更是秉持完美主义标准,在火腿的选料、生产、保存和食用上精益求精。“湿度、温度甚至选用什么样的刀具都有讲究。每一个步骤都应该尽善尽美。”施延军如此坚持。
  金字火腿本次上市正是为了做大做强公司的主营业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肉制品中的‘茅台’,把竞争优势从火腿行业扩展到肉制品行业。”施延军对企业如此定位,深交所响起的锣声只是一个开始。(姚恩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