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农机化

创“平安农机”,这些地方做得好

  通讯员 武苏萍
编者按:
  日前,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我省慈溪市、海宁市、嵊州市和安吉县名列其中。近年来,这些县(市)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夯实了基础。
慈溪
开展专项整治 强化源头管理
  慈溪市,在农机安全生产中,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源头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慈溪市农机局加强与公安交警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在建立公安驻农机联警务室的基础上,经常性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活动,构建了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该市重点对拖拉机及驾驶人无牌无证、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认真做好外籍拖拉机及驾驶员的排摸、登记工作,严厉查处明显不符合拖拉机机型和技术参数而违规悬挂拖拉机号牌的外籍车辆。在开展上道路拖拉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中,执法人员共处罚拖拉机违法行为320起,其中暂扣未检拖拉机14辆、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20起、暂扣车辆未带证件拖拉机8辆、暂扣外省籍拖拉机驾驶证14本、纠正轻微交通违法行为150起。
  该市农机局还与安监局合作,定期开展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落实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镇(街道)农机站、安监所的监管责任,推动农机维修网点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彻底排查,有效解决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厉打击了无证经营、非法经营等行为,确保了农机维修行业生产经营安全。
  除此之外,该市还开展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及检审验专项活动,采用上门服务、现场集中办理等方式,高质高效做好服务工作,使全市联合收割机上牌和检审验率达到100%,拖拉机的检验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
海宁
创新一个机制 完善两个设施
  海宁市从2003年创建“农机安全村”起步,在两个村率先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每年以创建8-10个“农机安全村”的速度稳步推进此项工作,该市通过创新“一个机制”,完善“两个设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该市农机管理站以农机安全村、镇建设为载体,就农机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进行科研列项,对创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以自主建设为主,政策扶持为辅的“平安农机”创建机制,该项目获得了海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该市出台政策,对每个创建合格的“农机安全村”、“农机安全镇 (街道)”,市财政分别给予专项补助1.5万元和5万元,镇(街道)财政再同比例配套。自2006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市、镇(街道)两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达245万元,大大推动了该市“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该市还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宣教设施和农机安全基础设施。根据活动方案,该市在每个创建单位建好一个农机安全宣教活动室、一个农机安全宣传栏、一块农机安全宣传黑板报和配备一套电化教育设备,确保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海宁市还对农村道路的危险路段进行改造,在重点路段、交叉口、农机流动量大的场所设置警示牌、警示桩和标志标牌等。各创建单位的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全市范围内的农机安全设施建设。在创建过程中,该市共增设安全警示指示牌4363块、警示桩10736对,整改危险路段、场所583处,整改机耕道路625公里,设置缓冲带2187处、10468米,修筑防护墙509处、16272米。全市各级共投入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8396.98 万元,较好地消除了农机事故隐患。
安吉
首创警务室 监管更到位
  针对近年来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安吉县农机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办法、新路子,特别是在全省首创公安驻农机警务室这一管理模式后,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更加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农机监理部门面临着管理权限、执法主体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安吉县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管理新模式。2005年3月,该县公安局和农业局联合发文并组织成立了安吉县公安局驻县农业局公安联络室,在全省首开先河,目前该经验已在全省推广,成为我省农机安全监管的一大特色。
  农机警务联络室成立后,该县积极搭建警农协作平台,互通信息、交流意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较好地解决了交警部门警力不足和农机部门管理权限有限的矛盾,成为农机安全管理的有力手段。自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以来,联络室开展经常性的田间检查、路检路查和各类专项活动,年出勤均在200天以上。仅2009年就出动警力804人次,检查车辆18142台,查处违法行为1153起。
  依托联络室,该县还大力开展非法载人专项整治、外省籍运输车辆检验登记专项整治、矿山拖拉机无牌无证专项整治等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使该县农村道路农机违法现象明显减少,事故隐患有效消除,农机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到目前,安吉县已创建7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8个示范村、480户示范户,农机安全生产得到有力保障。
嵊州
加大宣传力度 实现防治结合
  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嵊州市始终紧抓农机安全生产不放松,该市从提高机手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入手,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改善。
  近年来,该市把加强农机安全宣传工作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每年投入5万-6万元用于电视、报纸的农机安全法规宣传,广泛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该市农机管理站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重大农机安全生产活动进行及时的新闻报道,在春运期间每年都安排近一个月农机安全公益广告,在报纸开辟农机安全宣传专栏,在电视台《大地春色》专题节目中每年有不少于两次的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的内容。从2006年起,该市把全市2200余名机手注册加入“农民信箱”,每星期向机手发送一次农机安全短信,几年来已累计向机手发送短信25余万条。
  该市还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开展技术咨询和送法下乡活动,向机手、学生、群众发送“平安农机”倡议信,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2006年以来,共向群众发送农机安全宣传资料3万余份,印发“平安农机”倡议信1.5万份,悬挂宣传标语800余条。各乡镇拖拉机驾驶员协会分会每年还组织所辖驾驶员参加安全学习,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宣传载体,做到宣传到农户,服务到机手,使农机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自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成立后,该市农机管理站积极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做到年年有方案,月月有行动,季季有总结,同时根据农事季节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开展检查和整治。近年来,该市农机管理人员共上路检查7000余人次,纠正拖拉机违法行为6000余次,查扣无牌无证、脱检拖拉机330余台,上路分发安全资料1万余份,有效预防了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