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 卫 见习记者 姚力丹)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在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推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省领导赵洪祝、吕祖善、乔传秀、夏宝龙、李强、葛慧君、程渭山等参加会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力争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关键时期,更是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各级要把握规律、用好机遇,把推动“三农”加快发展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提升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破除城乡二元机制为突破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口集聚和农民普遍较快增收,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赵洪祝表示,农业现代化滞后是“三化”发展不够同步的突出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上,统一谋划发展、统筹推进转型,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推动现代要素更多更快地投入改造农业、促进农村人口更多更稳地转移落户城镇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人口布局优化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盟,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载体、经营主体、产业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培育提升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特色种养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服务业,不断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和保证粮食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全省具有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力争160亿斤左右粮食总产量和55.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这三条红线,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我省农业生产要继续围绕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农民不断增收两个目标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和帮助,大力提升我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储备能力,切实抓好“两区”建设,培育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探索“两区”建设保护机制,逐步提升水利对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抓好“中心村”、“中心镇”的建设,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提升“中心村”、“中心镇”的建设功能,不断创新“中心村”、“中心镇”建设体制和机制;要围绕“三化”同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创新“三农”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做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和农村经营组织的创新,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要素的流动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健全“三农”投入保障体系,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健全“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部门协动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要求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成绩和经验,扎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会议表彰了新农村建设、扶贫结对帮扶、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粮食生产、水利“大禹杯”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标准鱼塘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全省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各市、县(市、区)农办主任、农业局长,省直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