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历来被誉为“浙中粮仓”。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强化科技措施和服务,粮食生产连续6年获得大丰收。尤其是2010年,该市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思路,克服了年初持续低温阴雨等一系列恶劣天气影响,在连续多年丰收的高基数背景下,粮食生产依然实现了大户、面积、总产和效益“四增长”,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浙中粮仓”越来越丰实的背后,有哪些要素在鼎力支持呢?
政策好
种粮补贴很给力
金华市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保持高产稳产,政策推动居功至伟。多年来,该市积极落实中央、省出台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种粮大户直补、订单早稻奖励等各项粮食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该市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再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据统计,去年该市地方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实际支出达到2634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去年,该市财政专门安排15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市本级早稻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的优秀种粮大户和10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经评审,年底共有4个粮食专业合作社和15个种粮大户获奖,一等奖奖金10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5万元。
义乌市去年用于粮食生产的补助资金高达1000万元,对连片种植水稻100亩上的,每亩补贴240元;对种粮大户补助,每亩最高达到400元;对大中专毕业生到种粮企业或大户工作的,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
在做到有钱种粮的同时,该市十分重视科技因素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去年,该市人事、农业和科技等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水稻高产优质竞赛活动,对在此项活动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可作为破格申报中级技术职称的主要条件之一。
保障好
种粮服务很到位
种粮的首要前提是土地,农田质量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要。为了不断提高标准农田质量,该市积极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去年实施面积达到6万亩,各有关县(市、区)全部编制了实施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一大批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如期完成,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稳定。
在做好最基本的生产保障的同时,该市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春耕备耕期间,该市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的意见》,并结合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开展送政策、送农资、送服务(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活动,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讲座以及田间地头的具体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实用生产技术服务,增强了农户种植、种好水稻的信心。
抓手好
功能区作用很显著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我省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推动许多地方的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华市也不例外。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缺经验,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去年4月份,该市农业部门专门组织7个县(市、区)农业局的农技站长及该市重点产粮区——婺城区7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和农技员赴余姚市取经,向兄弟市学习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经验。通过学习交流,该市各地各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认识更清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
2010年,该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为12万亩。目前,9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8个县(市、区)的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有50%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建设完成,并通过县级认定,正在报省农业厅认定,有望于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认定工作。
去年,该市有1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列入省财政重点扶持计划,合计面积1.62万亩,总投资1200万元,获得省补助资金860万元。目前,所有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大部分已初步完成排灌渠道、机站机泵、农机下田坡等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尚在建设中,但在去年的粮食生产中已是锋芒初露,为该市去年粮食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