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衢州市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种粮效益为重点,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平台,以科技转化、模式创新、集成服务为突破口,克服上半年“倒春寒”、“6·18”洪涝灾害和下半年连续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粮食生产仍获得较好的收成,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8.05万亩、总产量75.85万吨,分别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23.78%、15.8%。2010年,衢州市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落实政策 探索机制
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近年来,衢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层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该市把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作为调动种粮积极性的根本保证,不折不扣做好中央农资综合直补、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省种粮大户直补、订单早稻谷奖励、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插作业补贴、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补贴、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多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2010年仅中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一项,补贴金额就达7033万元。在中央财政去年设立的双季晚稻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项目中,该市有6个县(市、区)实施该项目,全年获得该项目补助资金526.9万元。
为有效解决种粮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该市积极探索粮贷互保服务机制。种粮农民互保合作协会成立以来,粮贷互保服务工作由点到面逐渐推开,现有团体会员33家,个人会员103个,2010年承包耕地4.2万余亩、户均达400亩左右。协会去年共筹集资金400万元,按1∶5的比例放大信贷规模可达2000万元,有112户种粮大户获得粮贷互保贷款1519.6万元。这一创新实践,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针对土地流转因资金不足影响流转规模扩大等问题,常山县在2009年开展粮食订单质押贷款试行的基础上,去年出台了《种粮大户订单质押融资办法》。流转土地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均可以财政部门的种粮直补资金、粮食部门的粮食收购订单和奖励资金,乡镇政府、村土地流转经营综合作为质押,向农村信用联社申请担保贷款。该办法实施以来,已为21户粮食生产大户解决生产资金325万元,从而为种粮大户融资开辟了新途径。
政策的有力扶持,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去年,衢州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98.05万亩,比上年增3.69万亩,增幅1.9%。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渐入佳境
自我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来,衢州市积极响应,把功能区建设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平台,积极编制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高了该市粮食生产水平。
截至目前,衢州市已有6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县级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省级评审。根据规划,2010年至2018年,衢州市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705个,建设面积58.53万亩,计划建设总投资超过18亿元,其中,第一期规划从2010-2014年,计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409个,建设面积38.68万亩,计划投入资金逾12亿元。
2010年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第一年,衢州市把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功能区建设。到去年年末,全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6个,建设面积达82462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达14661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6个、面积达5080亩。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中,该市整合建设项目,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全年争取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助资金729万元,争取省级“三新”技术配套项目16个、补助资金583.3万元,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市本级通过省级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奖励;县(市、区)、乡(镇)财政也加大扶持力度,去年共投入专项资金4228.78万元。如今,衢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已渐入佳境。
依靠科技 创新机制
种粮效益节节攀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衢州市加快先进适用成果转化,提高种粮水平和效益。
该市把实现粮食生产安全的着力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加快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先进机械的示范推广。大力推广“金早47”、“中浙优1号”、“新两优6号”等水稻新品种,水稻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95.34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6.3%,亩均增产38.8公斤。此外,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双季稻双机双抛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技术,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
高产示范和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种粮水平。该市把创建活动和示范点建设成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窗口,2010年全市各级建立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144个,示范面积75334亩,其中市、县级中心示范方41个,示范面积46130亩。
经营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有效扩大种粮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种粮的效益。江山市通过提供服务换取土地经营权,依托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收“五代”服务,促进粮食生产逐步向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衢江区莲花镇东湖村以“一村一社一卡”为主线,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五代理十统一”全程社会化服务。龙游县积极推广“献军种粮模式”,以服务换取早稻生产的经营权,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山县大力发展服务型流转方式,积极探索代耕代种、统一管理等服务型流转模式,采用统一育秧、机耕、机插、统治、收割的方式,节省了种粮农民的农作时间、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