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种粮特刊

“五个到位”,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   椒江是台州市的主城区,现有耕地保有量12.45万亩,其中水田10.02万亩,旱地2.44万亩,总人口51.5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24亩。2010年,该区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以“五个到位”掀起了发展粮食生产高潮。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0.92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考核任务的9.2%;全年总产4.49万吨,超额完成市下达考核任务的12.3%。全年粮食复种单产高达411公斤/亩,创历史最好成绩。荣获“2010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政策扶持到位
    注入农民种粮动力
      2010年,该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区政府相继出台了抓好2010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和农业奖励办法,重点加大对早稻、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并加大了烘干机补贴和育秧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育秧场和粮食烘干中心,切实降低早稻生产风险,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含)以上的种植大户和农业部门认定为运作管理规范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区财政给予早稻每亩60元的补贴。设立粮食生产发展奖,对获得粮食生产先进街道的奖励2万元;对早稻播种面积比2009年实绩增加500亩以上的街道,奖励0.5万元;设立水稻优质高产竞赛奖,一等奖奖励1.5万元,二等奖奖励1万元,三等奖奖励0.5万元;对优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奖励1万元;对优秀种粮大户在省、市、区粮食直补和订单粮食奖励的基础上,根据其全年水稻种植面积大小、交售早稻谷订单数量及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等指标评选优秀种粮大户,一等奖3名,各奖励1万元;二等奖10名,各奖励0.5万元;三等奖20名,各奖励0.2万元。各街道又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据统计,2010年该区用于粮食生产的各级财政投入高达3980万元,比上年增长31.05%。同时,规范补贴申报程序,加大督查力度,一旦发现虚报补贴面积者,按照《关于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文件规定,追究相应责任,确保惠农政策的落实。
    宣传发动到位
    营造种粮光荣氛围
      为把各级出台的一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宣传好、落实好,使好政策全面惠及百姓,真正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该区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形式,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尽力做到家喻户晓。制订2010年椒江区粮食生产宣传标语30条,悬挂宣传横幅100幅,印发《台州市椒江区2010年种粮政策明白纸》10万份,组织椒江区春耕生产农业科技服务队分赴各地开展宣传及技术指导。同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及“绿剑”春季集中执法行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服务指导到位
    充当种粮农民帮手
      积极开展农技干部下乡服务活动,在粮食生产各个关键时期,组织各涉农部门的农技干部深入基层,贴近农民,开展“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春耕备耕“五送”惠农服务活动等。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选派技术骨干驻点办方,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带着农民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农林、工商、质监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积极开展农机化生产服务,积极争取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并及时落实到位,举办机插秧现场演示会,推动农机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土地流转。2010年,全区216户种粮大户承转包面积2.2万亩,同比增8.5%。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育秧供种、机耕机收、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2010年开展统防统治的服务组织已达31家,水稻病虫统防统治面积3.27万亩,同比增34.02%。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粮农购置和使用粮食烘干机,新购置烘干机8台,全区现已建成粮食烘干中心7个,总计批处理能力达90吨。新建育秧中心1个,购置插秧机5台,育秧流水线9条,秧盘62200只。全区机械插秧面积达1.02万亩,同比增9.4%。
    科技推广到位
    添加粮食增产“佐料”
    结合实施部级粮棉油高产创建单季稻万亩示范片,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和节本增产增收技术。单季稻万亩示范片涉及2个街道16个村1.02万亩, 经省、市有关专家验收,位于三甲街道坚决村的示范方单产高达717.6公斤/亩,位于加止街道中村的示范方单产669.8公斤/亩。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了一个百亩以上的示范方,并选派技术骨干蹲点指导,在示范方里开展高产试验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扩大省工节本增效技术应用。2010年共兴办千亩方2个,百亩方10个,示范方面积8938亩。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都选择2户种粮技术较好的农户作为高产示范户,优质高产示范户达到264户。切实抓好水稻主导品种推广,共推广水稻主导品种5.21万亩,推广的主导品种主要有甬优6号、甬优9号、中浙优8号(包括1号)、嘉991、嘉早253等为主,早稻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超级杂交稻占有率大幅上升,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同时推广辽鲜1号鲜食大豆新品种8000余亩,全年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2%,为粮食全面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强化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单季水稻“五改”技术6.3万亩, 推广应用水稻机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3.6万亩;落实双低油菜0.42万亩,推广了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0.38万亩。完成了全区标准农田618个土样的取样化验,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织实施水稻综合防治工程8.1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7.5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2250亩。主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功能区建设到位
    搭建粮食高产平台
      为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组织领导,该区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成员由财政、水利、国土、科技、规划等十余个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明确职责分工,使“两区”建设成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任务,形成合力。精心编制了《椒江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明确了2014前每年的建设任务和地点及至2014年和2018年须完成的总量。2010年,在章安、三甲、加止三个街道19个村建成9140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抓粮食生产、抓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了有效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该区安排10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田灌溉排涝沟渠、泵站、机耕路等修理与建设,由区农林局负责重点范围划定,区水利局负责建设方案设计、技术指导、质量监督,以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