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得以安天下,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临海市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认真抓好粮食生产工作,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010年,临海市委、市政府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种粮大户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早稻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狠抓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和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促进粮食单产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止耕地抛荒,稳定和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各级农技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头,为农民做好政策、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克服上半年低温、多雨等多次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夺取了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推广技术 开展水稻高产竞赛
2010年临海市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稳定增加,特别是早稻种植实现了较大增长。据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04万亩,与上年同比增0.9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1万亩指标。其中早稻面积大幅增加,达到了20025亩,同比增35.1%。粮食总产量取得了大丰收,达到了17.92万吨,同比增4.9%,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6.1万吨指标。
实现水稻单产的提高。今年连作晚稻平均单产419公斤,比上年亩增9公斤;单季晚稻平均单产496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种植稻麦20亩以上的大户共455户,种植粮食4.58万亩;全市粮食专业合作社31家,种植粮食3.3万亩。种粮大户的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9%。
该市承担了农业部单季稻万亩示范片项目,在杜桥镇建立了面积10572亩的万亩示范片。根据测产,平均单产达到608公斤,比非示范区增81公斤,比上年增102公斤。其中核心区1029亩,根据台州市农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单产达到690.8公斤。此外,还建立其它示范方43个,面积8975亩(其中小麦3个、面积365亩;早稻16个、面积0.5027万亩;连作晚稻3个、面积0.1736万亩,单季晚稻22个、面积1.847万亩)。
在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该市以高产创建为平台,狠抓各项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增加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据统计,全市推广省确定水稻主推品种17.12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推广高效节本技术8.21万亩;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7.08万亩;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02万亩;推广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22万亩;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4万亩,机收服务面积29.9万亩,开展统防统治服务面积5.23万亩,促进了规范化服务组织的迅速形成。
政策给力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该市粮食生产政策出台早、扶持力度加大,为2010年粮食生产争取了主动。在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对稻麦种植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省财政每亩补贴2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配套补贴20元,其中对早稻市财政配套补贴40元;鼓励到市外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对在市外建立粮食基地的,每亩补贴20元;对运作规范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给予1—3万元的财政补助;对土地流转一次成片面积100亩以上,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财政补助。另外,市政府还在保险、农机购置、机插和统防统治等政策上进行了配套扶持,特别是对购置稻谷烘干机,在政策规定的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台5万元、2台及以上8万元的场地和配套设施补贴。近两年来,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共购入烘干机90台,占台州市45%,基本上解决了晒粮无场地和雨天稻谷霉烂等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制止抛荒 狠抓功能区建设
在出台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同时,该市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坚决制止抛荒。将制止土地抛荒工作列入粮食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对造成耕地环境破坏、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严肃处理,责令其恢复原种植环境;严格设施农用地审批,鼓励采取土地流转或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承包、代耕、代管等各种措施,对集体机动田、外出务工农民承包田进行耕种,坚决杜绝全年性抛荒,尽力减少季节性抛荒。
2010年省里下达给该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是16个、面积2万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面积2315亩,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服务组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得到整体提升。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个、面积17752亩,目前已完成功能区内基础设施工程设计方案,落实了建设资金,即将进行工程招投标,确保在2011年春耕前完成建设。
该市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纳入镇(街道)“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主动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交通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相衔接,做到思路更清、方向更明、定位更准。到2014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万亩,到2018年建成14万亩。目前该市2010—2018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于去年11月18日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并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议讨论通过,也是台州市首个通过的县(市)。
该市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拓宽渠道,有效整合,确保建设所需资金到位。1、安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0.93万元,对14个市级粮食功能区,面积17752亩按照建设需要,给予每亩800元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2、整合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稻高产示范创建项目等专项资金,在选择项目实施点时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安排,共整合各类资金5323万元(其中本市级235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3、将各类粮食扶持政策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市财政今年安排124万元,用于100多亩水稻钢架大棚育秧场建设补助。同时,为切实发挥专项资金绩效,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还制订《临海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临海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考核验收办法》,确保管理工作到位。
在全力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模式。如东塍镇东溪单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已投入150多万元,购置大型拖拉机2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2台、烘干机4台、育秧流水线2套、大型植保机械10套,功能区内水稻生产从育秧到粮食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加强管理 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为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迅速提高各项技术的到位率,该市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立了首席专家和责任农技员网络,狠抓了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服务。一是根据2010年的粮食生产意见和实施办法,制订下发了水稻主推技术(轻型栽培、强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主导品种和高产创建分月实施内容,指导种植者应用良种良法,提高种稻科技水平。技术部门根据方案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指导落实生产计划,保证了水稻生产的有序开展。二是做好技术宣传到田头,在各个示范方、示范点、示范户,分别树立示范牌,在宣传栏张贴农事宣传单,将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三是农业部门抽调大批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组织镇(街道)农技站农技人员对村级农技员、种粮大户、示范户和示范方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有线电视、印发资料等多种渠道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
水稻能否丰收,苗情是关键。针对近几年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造成的种植户分散,多种作物插花种植,早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交叉种植,给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等问题,在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期间,全市上下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田间管理。以列入全国千个“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县为契机,全面推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即实行统一人员、统一药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成本)。按时落实了中央财政对连作晚稻增施的补贴,将钾肥送到农民手中。由于各级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充分利用了今年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夺得较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