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见习记者 姚力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一上班,我省就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号角已经吹响,浙江农业农村将如何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地区的农业农村工作者和经营主体,听听他们对“三农”发展的筹划和期盼。
农业发展:
唱响生态精品主旋律
坚持走生态精品高效现代农业之路是贯穿安吉县农业“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十二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加快完善具有安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安吉白茶、优质蚕桑、山地蔬菜、生态禽畜、名优水产等,实现特色农业向精品农业的转变,力争把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最优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安吉县农业局局长张惠玲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今年安吉县将启动山地蔬菜、安吉白茶、生态畜禽等10个农业园区项目,积极拓展园区的休闲娱乐功能,精心打造一批可看、可吃、可游的现代农业典型。张惠玲说,今后5年,安吉要实现白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名优绿茶集散中心,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18亿元;蚕桑产业将继续深化新型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以蚕茧生产为主向桑枝地板制造、桑果汁加工、果桑采摘园等综合利用为主的转变,力争5年后总产值达3亿元。
金华市婺城区则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汤溪和琅琊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和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已基本建成,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内多个精品项目的带动,当地农业发展驶上了基地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快车道”。
“今年我们计划实施补助金额上百万元的蔬菜、名优茶基地和葡萄新品种引繁推提升项目,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精品产业。”婺城区农林局局长郑以声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婺城区将建立1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探索培育以“山区的生态休闲特色农业、丘陵的绿色无公害农业和平原的现代设施高效农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带,使现代农业呈现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的新态势。
经营主体:
培育模式活力十足
近几天,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五坦村村民符荣高正忙着采收草莓,今年他种的6亩草莓全部由当地红颜草莓合作社统一包装运到市区销售,这让以前为销路发愁的符荣高省心了不少。“成立合作社前,都是每家每户自己跑到城里去卖,最高也就20元一公斤,有了合作社统一包销后,人轻松了,草莓价高了,每公斤能卖到40元,每亩地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红颜草莓合作社目前已有农户45户,实行土地流转、农资采购、品种选择、种苗培育、种植标准、技术服务、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八统一”服务。社长徐六泉告诉记者,合作社不仅让社员收益,还带动了周边十余个村100多户农户种植草莓,农民年净收益增加3000多万元。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引导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发展理念是衢江区提高农民收益的法宝。据悉,今年衢江区财政安排200万元周转资金专项用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土地流转,力争今后每年新增流转土地5000亩,为现代农业招商提供保障。“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组织,大力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园区集聚,着力引进科技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专业人员从事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衢江区农业局局长汪泉水说。
海宁市在“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培育发展多种模式的现代家庭农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据悉,目前海宁市已拥有各类现代家庭农场20余家,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就催生了15家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现代家庭农场,公司负责人马春峰告诉记者,家庭农场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效益大幅度提高。
海宁市农经局局长曹汉国表示,“十二五’期间,海宁将引导土地资源重点流向小农场、家庭农场,力争5年后建成1000个以上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培育10家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和150名以上的现代职业农民带头人,以此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提升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水利建设:
“大家干得可带劲了!”
下个月春茶就要采收了,正月初六,松阳县古市镇古七村的村民们就组成了施工队,修排水沟、建小堤坝,忙得不亦乐乎。“去年10月,县水利局组织人员对村里的农田水利进行改造,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大家干得可带劲了!”村主任吴松年告诉记者,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就是茶叶,以前只要雨下大些,茶叶就容易淹,损失很重。所以村里为修排水沟,每年要担负六七万元。这次农田水利改造,县里出资80%,“村里只要拿出20多万元,就能把问题一次性解决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刚刚结束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都将水利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松阳县是国家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今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动作自然很大。据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吴贲介绍,县里计划综合整治山塘26座,改造东坞灌区末级渠系1处,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吴贲说,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作物生长用水能得到充分保障,预计全县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4万公斤、经济作物产值494万元。
不仅是松阳县,金华、温州等地也都积极行动起来。据温州市水利局农水处处长陈隆吉介绍,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是当地目前最迫切、最直接的一项民生问题。温州市计划“十二五”解决9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7.5亿元,涉及1017个村庄;而金华市将在实施金兰、东芝、杨卜山等3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2011年度“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山塘整治项目。
粮食生产:
抱团种粮信心百倍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开到了家门口,感觉政府对种粮的扶持政策更大了,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电视上说,今年国家还提高了水稻的收购价格,早稻每50公斤涨了9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