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洪标 叶宁 谭孝军)近日,永康市表彰“2010年度十大种粮大户”,出人意料的是,十大种粮大户唯独“状元”空缺,高达20万元的悬赏无人摘取。
近年来,永康市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重奖,大力宣传种粮扶持政策,让种粮大户和纳税百强企业一样享受光荣。去年,该市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第1名奖励20万元,第2、第3名各奖励10万元,4-10名各奖励5万元,优胜奖若干名各奖励2万元。同时,也提高了评选标准:种植规模、粮食产量、新技术应用、农业生产安全等项各占相应分值,共计100分。评选的硬指标是,综合分必须60分以上,其中“种粮状元”必须80分以上,同时全年粮食复种面积800亩以上。
得分最高的芝英镇桥里村农民胡德驮,去年种植面积超过700亩,复种面积900多亩,但综合分未达80分,以微弱差距与“种粮状元”擦肩而过,屈居“亚军”,只拿到了10万元奖金。胡德驮告诉笔者,去年初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没有及时做好抗冻,致使早稻产量受到影响,综合得分被打折扣。有了这次遗憾,胡德驮今年已找了对策,准备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抗冻防害能力,争取打一个“翻身仗”,当上今年的“种粮状元”。
获得“季军”的王陈林,是2009年度的“种粮状元”,这位76岁的象珠镇象珠三村老农“心有不甘”。他说,名次下滑,关键是管理没跟上,单产不高。靠广种薄收是不行的,今后必须在科学种田上好好下一番工夫。他今年种植面积达到970亩,位居首位,计划投入60多万元,希望在提高产量上也能获第一,向今年的“种粮状元”冲刺。
这种比赛,在其他种粮百亩以上的27户大户间也在展开。种粮,在永康,早已成为一种“名利双收”的职业。
永康市农业局有关人士告诉笔者,尽管去年永康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均稳步提升,但“种粮状元”的空缺,让他们有了紧迫感,要加快为种粮大户做好“后盾”。今年,永康市将加快完成1.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工厂化育秧能力1.5万亩,新建2-3个烘干中心,实现日机烘干稻谷能力150吨。同时,继续实施2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