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张正祥的滇池之恋:

爱你就像爱生命

  云南农民、“滇池卫士”张正祥最近入选国家形象宣传片代表人物,这些天在网络上很红、很热。很多人在网上阅读他的故事后留言“好人!”“敬佩!”“感动”。现实生活中,张正祥依旧在滇池边“巡查”并举报制止破坏滇池西山生态环境的行为。这项没有收入,因“断人财路”数百次遭受打击报复的“专职工作”,他已干了32年,牺牲了整个家庭,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数十个矿场、采石场的封停。
  “谁伤害滇池,我就跟谁过不去”
  今年63岁的张正祥出生在滇池边一个叫富善村的寨子里。5岁时父亲去世,7岁时母亲走了。此后,两个弟弟先后死于自然灾害。
  10岁时,屡被大孩子欺负、备受歧视的他,选择离开家,走向离家8公里外的西山。
  “那时候西山的生态很好啊,两人合抱的大树遍山都是,山上一年四季长满野果。”小涧里的石蹦、金线鱼也为张正祥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山上原始森林枝叶长得茂密,甚至很多枝干在空中都彼此交错在一起,人可以在上面走。于是,10岁的张正祥,学着乌鸦,在大树上给自己做了个窝。
  春秋住树上的小窝,夏冬住崖上的山洞,他就这样悠然自得地在山上度过了3年,是这片山水养活了苦难的孤儿。于是,小小的他暗下决心,一旦有能力,会好好地守望并回报这片山水。
  “亲生父母虽然给予我生命,但滇池西山对我有养育之恩。谁伤害它们,我就跟谁过不去……”这种观念,影响了张正祥的一生。14岁那年,他下山回到富善村,以在滇池打鱼为生。靠着好心人的帮助,他学会了写字,19岁时还当上了生产队长。他给村民们立了一条规矩:不许在滇池里洗衣服、倒污物,不许砍伐西山上的树木。张正祥深爱着他的滇池西山,他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玷污他心中的圣地。
  “谁打滇池西山的主意,我就举报谁”
  张正祥真正走上环保斗争之路,是从1980年开始的。
  滇池四面环山,西部和南面的群山紧靠水面,恰在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磷矿和石灰石。随着包产到户,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瞄上了西山上丰富的物产,盗伐树木的现象十分严重。1982年开始,西山出现很多采石场和矿场。
  “每天都有很多树木被砍伐。看着一棵棵熟悉的大树消失,我心疼啊……”张正祥把自家的养猪场卖了,再次住到西山上,当上了护林志愿者。
  在张正祥携带的褐色公文包中,便携望远镜、照相机是必备的装备。他时不时会拿出望远镜远远地瞭望,见到河道污染,他就拿出那个小相机,“咔嚓咔嚓”拍摄下来。但凡有人问,他总是淳朴地说,自己守卫滇池西山是在报恩。
  这种报恩心态,在看到滇池西山的生态被侵犯被破坏的时候,逐渐有了现实的载体——举报!谁打滇池西山的主意,他就举报谁——张正祥选择了拍照取证并写材料向政府“告状”。
“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
  右眼失明,右手残疾,是他全身百十处伤疤中,最为严重的两处。而这源于他“断人财路”的一次上山拍照取证。2002年1月9日,为阻止在西山上采矿、破坏植被,他只身前往拍照取证。矿主一辆没挂牌的重型卡车径直朝他撞来,结果,他七窍流血,右手粉碎性骨折,右眼近乎失明。不久,他为逃避另一起追杀,又躲入了毒蛇盘踞的山洞和矿山滑崩的裂缝中……
  黑恶势力打压没能动摇他保护滇池西山的决心,由此激发出的仇恨,让他发誓要用捡回来的半条老命,与不法分子斗争到底。
  在过去的32年间,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孩子受他“连累”先后离他而去。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告倒160多家向滇池排污的企业,“赶走”了63家大型采石场和好几家准备在滇池边做房地产项目的地产商。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有一天我死了,我愿将生命变成森林,照样守卫着滇池西山”
  每周,张正祥都要包辆车,绕着滇池跑一圈,沿途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据他说,绕滇池一圈是160多公里。从1980年至今,他围绕滇池跑了2000多圈。这32万多公里的行走,只有一个目的——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记者跟随张正祥走进他临时居住的地方。这是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木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曾经镂花的窗已然暗淡。沿着“咯吱咯吱”作响的木楼梯爬上二层的木阁楼,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黑屋子里,借助着屋顶和墙壁投出的光线,看到房间里撑着两个床,其中一个是他睡觉的地方,另一个床上放满书籍。“我这里的书有上万册呢。滇池的地图我都有上百个版本,看这些地图就可以看出滇池的变迁呢。”张正祥说:“这些书,是我今生最值钱的东西了。”在破陋的屋檐下,记者问:“如果有一天,你死了,怎么办?谁来继承你守卫滇池的职责?”
  张正祥平静地说,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愿将生命变成森林,种植在滇池附近的山体上,照样守卫着滇池西山。
(摘自《北京日报》 范子军/文 2011年2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