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阳光下,那一波欢快的水

“十二五”,杭州休闲渔业喜迎八方客

  本报记者
金茹
浙江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启航之二
当2011年第一缕阳光洒在钱塘江畔,“龚老汉”、“白马湖”、“大洋”……这些已颇具规模的杭州休闲
  渔庄又热闹起来,迎着晨光,敞开大门,迎接游客的到来。“休闲渔业能极大地提升渔业综合效益,到‘十二五’末,杭州的休闲渔业产值要达到5亿元。”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说,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杭州休闲旅游的又一张金名片。
  品位决定地位,创新才能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现代的城市定位,可以预见,“十二五”,杭州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特色经营才吃香
  从古至今,杭州就是作为一座休闲城市而存在的,多少游客慕名前来,只为在西子湖畔感受惬意的暖风。去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战略,占有城市面积8%的江、河、湖,自然要将自身作用发挥到极致。
  翠翠的绿草地,黄黄的小木房,60亩广阔的水面碧波如镜,在阳光下泛起点点金光。虽是寒冬,仍挡不住游客的脚步,他们有的手握钓杆立于苇塘边,凝神屏息,静等愿者上钩;有的在餐厅里享受水中鱼鲜,餐厅就跨水而建,脚略往外伸便能荡起片片涟漪;有的则在训练基地玩起了“惊险”,不论是经历者,还是旁观者,都时不时发出声声惊叹。琵琶湾生态农庄——这个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邵家坝村的昔日小渔塘,如今已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吃喝玩乐好去处。“我们打的是休闲牌,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玩到在城里玩不到的东西,高兴来,满意归。”农庄负责人沈海峰告诉记者。放眼琵琶湾农庄,环绕星罗棋布的水塘,主人建起了农庄宾馆、水上餐厅、特色木屋、游泳池、训练设施等,游客可戏水、采摘、垂钓、骑马、游泳、拓展运动,一边享受湛蓝的水乡柔情,一边体验劳动与丰收的喜悦。“要让挑剔的城里人来了还想来,光守着鱼塘肯定是不行的。”杭州的休闲渔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年勇尝“螃蟹”、如今已初尝甜头的农庄主们已真切体会到,单一的垂钓活动只能吸引部分钓鱼爱好者,要让游客呼朋唤友、全家出动,只有把一张张“休闲采摘游”、“文化游”、“观光游”的经营牌,耍得虎虎生威。
  作为主管部门,杭州市农业局对本地的休闲渔业发展可谓是高度关注,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但最终还是靠这些农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转型。”起步早、发展快,这是杭州市农业局局长程春建对当地休闲渔业发展的客观评价。短短十多年时间里,杭州休闲渔业已从单一的垂钓型向观赏、品鉴、休闲、示范等功能拓展,并立足各自特点、优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在杭州西湖区周浦乡绿慧生态农庄,记者看到,已经在鱼塘中收获颇丰的游客又一头扎进农庄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里。这季节正是草莓的天下,红艳艳的果实特别养眼,游客边摘边尝乐开了怀。在不远处的扬子江农庄,则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小径边栩栩如生的雕塑里,有头戴斗笠的渔翁,也有嬉戏下棋的孩童,农庄主还请人到各村搜集来了上世纪不同年代的汲水工具,建起了民间农耕用具展示区,“亲耕亲植”的农事体验深深吸引了小游客们。
  区域竞争,不进则退,外来的强烈需求和内部的激烈竞争促使杭州休闲渔业产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充实。据介绍,目前杭州在建的大型休闲渔业基地有5处,都各具特色,其中规模最大的海皇星休闲渔业基地,除了借鉴老农庄的优势,完善吃、住、休闲的各种功能外,正在筹建名贵鱼观光区,引进十余万元一尾的日本锦鲤展示给游客。
休闲“航母”一三产尽收
  有人算过,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每年有10%的来杭旅游者被休闲渔业吸引参与并多逗留0.25天,那么杭州可通过推动娱乐、餐饮、购物、交通、住宿等旅游相关行业消费,增加经济效益近9.6亿元。
  虽然发展迅速,但杭州的休闲渔业大多以玩乐为主,且规模偏小,如何才能让它们产生足够的承载力,吸引并担当起这庞大的游客群?“仅有吃喝玩乐的休闲渔业是单薄的,要靠实质性的、一定规模的渔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来保证;而仅有生产的渔业基地是平面的,只有因地制宜,规划与鱼有关的文化项目,才能让其成为一艘艘休闲‘航母’。”程春建说。
  杭州大洋水产养殖公司是一家以南美白对虾种苗淡化培育和规模化养殖为主的水产龙头企业,但如果不是亲临公司,你根本无法想像,这样满眼葡萄长廊、亭台楼阁、似锦繁花处,竟是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课题示范基地。如今,这个在地势低洼、道路不畅的萧山围垦地中发展起来的“沙地”养殖公司,已被游客称为是杭州最美的水产基地。去年,该公司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收益近400万元。
  各有风姿才能大展风采,打造休闲渔业“航母”,自然也要促其长、消其短。专家建议,近郊应以钓为主,以养为辅;中郊应以钓为辅,以养为主;远郊可在水库、湖泊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经营上,则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逐步建成集科技、养殖、服务、观赏、垂钓、娱乐、餐饮、休闲、度假等多位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区。
  生产经营、休闲垂钓、观赏鱼生产和生态观光这四种类型如今在杭州的休闲渔业产业中呈鼎立之势,它们各有妙处,但最终目的都是让渔业的一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
  在杭州钱塘江十里江堤上,陆续形成的绿慧农庄、水泊渔寨、红月亮、水然居等18处大规模休闲渔业基地,为周浦乡年创产值3500余万元,在全乡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三成。2010年,杭州市的休闲渔业接待客人达250多万人次,产出近3亿元。
  将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和新的休闲渔业项目串联成线,整体推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二五”杭州将尝试通过各种媒介、各种方式,面向大中城市的居民宣传渔文化,扩大知名度。“我们将创立休闲渔业品牌,给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反过来再通过休闲观光旅游提高渔业、渔区、水产品的知名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程春建表示,杭州将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水上旅游、水上捕鱼观赏、水底观鱼及集钓、捕和品鲜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并加快开发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包装设计,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
  较早开发的千岛湖休闲渔业如今已成了杭州的“头牌”,当地巨网捕鱼活动中群鱼狂舞的壮观场面被誉为“中华一绝,秀水奇观”,一票难求,这个成功打造的知名品牌在成为全国休闲渔业争相效仿的对象时,也大大提振了杭州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开发休闲渔业新的领域,重点探讨家庭观赏鱼养殖和公园水族馆产业以及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建立集花、果、鱼于一体的中小学生生态农业观光园。”
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十二五”,杭州休闲渔业将兼顾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和资源特色,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发展布局和规划。
  结合传统西湖旅游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强化体现西湖旅游的文化特色。
  结合杭州“旅游西进”,开发良渚文化旅游,在良渚旅游区建设集名特优养殖、观赏于一体的生态渔业基地,和现有的良渚人家一起成为良渚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非诚勿扰》电影令杭州西溪湿地名声大噪,结合保护,杭州将在湿地周围建立起富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休闲渔业开发示范区。
  结合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的三江旅游资源开发,杭州将进一步建设好巨网捕鱼、做一天渔民、鱼味馆品有机鱼等特色项目,凭借山塘水库和秀丽山水旅游风景及旅游景区相结合的养殖区,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示范、教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特色基地。
  杭州休闲渔业迈开了坚实脚步,不仅力求在全省有一番作为,更企盼在整个长三角或者更大范围内都要有更大的地位和作为。要上规模、上档次,资本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发展难以壮大。
  根据市场化实际,杭州积极鼓励农庄主们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之路,鼓励广大渔民和工商业主将闲散资金投入到休闲渔业项目开发建设中去。“招商引资在吸纳更多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租赁、入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程春建表示,作为新兴产业,杭州的休闲渔业更需要加强规范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综合考虑施行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正确引导并扶持当地休闲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