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姚力丹
近日,嘉兴南湖区余新镇普光村的村民发现,村里的空地上“横空出世”了一家名为“好立方”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其不同与传统超市,从外表上看它只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橘黄色废弃集装箱,但里面却是“五脏俱全”,它不但可提供上千种日用品的销售,还配有传真打印、照片冲洗、信件快递收发等多项便民服务项目。据悉,自2009年试点至今,嘉兴市已有200多家这样的“好立方”连锁门店,单店日均营业额超千元。
每一件商品都通过安检
走进普光村的“好立方”,货架上堆满了食品、烟酒等各类商品,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以前我一周要去镇里赶集4次,有了‘好立方’后,买东西方便多了。”普光村村民陈雪琦对其大为赞赏。
质量不放心、品质不安全、流通不便捷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商品市场,“好立方”的进驻让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悄然改变:商品丰富了,价格更低了。据“好立方”连锁超市投资方南大集团杨永生经理介绍,相比一些农村超市单店销售商品仅百余种,“好立方”的商品多达上千种,而且其中的40%—60%都是厂家直供,这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更可以直接让利给农村消费者。“以一瓶雪花牌啤酒为例,我们的售价仅为1.2元,而乡村一般零售店则要2元。”
不仅价廉物美,“好立方”还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放心店。针对农村商贸质量不放心的顽疾,“好立方”开发了商品身份识别软件和物联配送软件,所有商品进仓一律接受扫描安检,即便是一颗糖果、一包纸巾,都逐一扫描录入,只要一项指标出现问题,电脑系统就会报警。“‘好立方’不仅丰富了农村商品市场,更让农村居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食品安全环境。”杨永生说。
农村“一站式”的服务终端
在海宁,由于自然村没有邮筒,寄信难的事时有发生,而现在一个“好立方”超市就是一个村邮所,每一个超市门口都有“浙江邮政三农服务站”的标识和一个绿色的小邮箱,每个月单个网点的邮件就高达200笔。
除了商品销售,“好立方”也是集信息中枢及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终端,各类社会服务功能不断被加载:村邮站、广告平台、信息平台,就连村民家里很少配备的打印机、传真机、血压仪在这里都能找到,并能免费使用。
“我们还与招聘企业合作,利用超市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免费发布周边城市的就业信息,让农村劳动力和市场接轨,农户还能在超市的信息平台上看到最新的湖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价格。”杨永生笑言,“好立方”不仅是产品销售商,更是服务供应商。“未来我们还将规划银行业务、小额信贷、医疗卫生、商业中介、餐饮等服务项目,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一站式服务的终端和农村生活的综合体。”
构筑农村商贸物流网
要让农村连锁超市真正进村入户,实现盈利,解决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是关键。“由于村级超市的销售额有限,运营成本高,很多超市或供销社往往只在镇一级开设中心店,并没有真正入村。”杨永生告诉记者,“好立方”通过将废弃集装箱批量改造成标准化超市载体的方法就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开店成本高的问题。
以一个80平方米的单个连锁店为例,集装箱超市的建设总成本才2万元,而一般房屋建设成本每平方米就要1000元,一个连锁店面需要8万元,“好立方”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同时利用废弃集装箱建成的超市还可以移动,可安放在农村闲置空地,不占用农村耕地,既节省建设成本,又节约土地资源。“这种集装箱超市成本低廉,能快速复制扩大经营,从而织成一张农村商贸物流的大网络。”杨永生说。
成本优势和快速复制的特点让“好立方”找到了农村超市发展的突破口。短短一年多时间,“好立方”已在海宁市基本实现了村村全覆盖,还与长兴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杨永生透露,今年公司还将计划投入1.2亿元,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个地区共开设1500家村级门店和15家至20家镇级店,完成环杭州湾区域的全面布点,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