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农作

金针菇-菌糠-金福菇

  金针菇是我省食用菌主导品种之一,每年栽培金针菇后产生的菌糠达10余万吨。近几年,主产区江山探索出一条“金针菇—菌糠—金福菇”资源循环利用的种植模式,既避免了废弃的金针菇菌糠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又节约了原料成本,同时利用了前作金针菇生产后4月份至10月份的生产设施半年休闲的空档,实现了菇棚设施的全年利用。金福菇又是极少的高温菇之一,填补了6月至9月的食用菌市场空白,互补和竞争优势十分突出。
  效益分析 金针菇每袋产值2元,利润约1元;金福菇每袋产值2元,除去0.50元成本,利润约1.5元。以300平方米菇棚估算,可种植金针菇1.5万袋,金针菇收获后可栽培金福菇1.2万袋,可获利3万元左右,单位面积效益提高1倍。
  样本介绍 2010年,江山市金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0余户社员利用金针菇菌糠栽培金福菇205万袋,每袋物化成本约0.55元,比完全用新料节约0.65元/袋,节本120余万元;金福菇袋均产量0.25—0.35公斤,单价每公斤6—12元,袋均产值1.6—2.5元。总产50万公斤(由于其时4—5月份气温较低,接种较常年推迟20天,影响了部分产量),产值320.87万元,盈利208.12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328.12万元。
  茬口安排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制作金针菇菌包,12月上旬始收,4月份结束。
  金福菇生产季节一般安排在金针菇生产周期结束后进行。利用金针菇菌糠作原料,在4月份制作金福菇菌包;有加温培养条件的,可在2—3月份接种;从菌袋制作到采收约3个月时间,其中覆土到菇蕾形成约15天。6月下旬始收,可收3潮菇,10月份气温低于20℃时结束。
  品种选择 金针菇品种选用江山白菇,我省种植的金福菇品种有两个,但耐高温能力、菇体大小、颜色等特性因菌株而异,其中江山从福建厦门引进的金福菇菌株表现为菇型中等、菇色洁白和耐高温性好;杭州市农科院引选的“杭金1号”表现为菇型大、浅褐色,耐高温能力稍差。
  培养料配方 栽培金福菇配方:金针菇菌糠70%、棉子壳15%、麸皮7%、玉米粉3%、过磷酸钙1%、石灰3%、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注意事项 一是金针菇废菌糠必须粉碎过筛,以防培养料结块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二是及早接种,适当加大接种量。接种后避光培养,定期通风换气。因金福菇是高温型品种,出菇期气温要求高于20℃。因此4—5月份要做好菌包,抓好培菌,力争6月下旬出菇,7-9月上市。三是覆土栽培。栽培袋菌丝发满后,需要后熟并覆土,方可出菇。金福菇属好气性高温型菇类,覆土的粗细质量和水分会影响畦面的出菇程度,相应地影响产量和质量,栽培时应予注意。
(省农业厅农作局 陈青 江山市农科所 刘永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