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我省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综述

  本报记者 曹丽娟
  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所有有能力种树的公民,92%尽到了种树的义务。每个余新人,一年平均要栽下3.09棵树木。
  如今,在我省,义务种树逐渐成了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30年来,全省累计有4亿多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15亿株,相当于全省每14亩林地就有1亩是义务种植的,已建义务植树基地5790个、面积59.2万亩。
  30年后,浙江百姓植绿、护绿的足迹清晰如初。
  1981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面展开;1989年,我省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目标,当时全省1200万亩荒山,到1999年全都披上了绿装;之后提出的“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奋斗目标实现后,2003年,省里作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2010年,又提出了“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意见,我省进入了一个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推动国土绿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自1981年以来,各级党政军领导每年都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其中台州、金华、衢州、开化、武义等市、县领导,坚持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参加义务植树,开化县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已有30年。今年,省里将春节后上班首日种树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各级领导还带头创建绿化点。据统计,30年来,全省乡镇以上领导累计创建绿化点1.29万个。
  30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义务植树的有效形式。组织部门单位分片包干,实行“包种包活包管”责任制,建立义务植树固定基地,是当前城镇区域义务植树的有效形式。这一形式影响大、效果好。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已建这类基地5790个,面积59.2万亩。
  针对义务植树地块难落实的实际,各地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林木绿地和古树名木认建认养活动,挂牌明示,落实责任。特别是2007年《浙江省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出台后,杭州、宁波、绍兴、嘉兴、金华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了林木绿地认建、认养行为。
  近年来,植纪念树、造纪念林蔚然成风,各地通过广泛营造同心树、同龄树、长寿林、友谊林、三八林、共青林、劳模林、新婚林、军民共建林等,倡导绿色文明风尚。据统计,全省已累计营造纪念树、纪念林20多万亩,植树近3000万株。
  此外,我省社会资本参与跨区域绿化活动相当踊跃。去年12月,省林业厅和松阳县政府共同举办松阳香榧发展基金捐助暨天荟天放香榧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活动当天,共收到捐资172.676万元,捐赠资金全部用于香榧基地建设。去年6月,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成立,在这之前短短一个多月,当地500多家企业、1万多人踊跃捐款,募集专项资金7000万元,用于碳汇造林。
  30年的坚持和付出,换来了我省随处可见的绿色。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58%,位居全国前列。
  今天,我们已不满足于要种好树,更要多种珍贵树。正如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所说,珍贵树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要提倡多栽植珍贵树木,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