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以人为本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写在2011年“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

  黎 健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人与气候”,旨在警示世界各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良影响,科学地应对气候变化。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外交和全球经济竞争的热点。与全球、全国一样,浙江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5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浙江气候明显变暖,近30年尤为突出。1961以来全省平均每10年气温升高0.24℃,特别是1981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加快,到2010年我省已连续出现了第13个偏暖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预计,未来100年全球平均近地面温度将再上升1.1-6.4摄氏度,这将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决定了我省极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且未来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深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据统计,我省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每年损失约占全省GDP的1%-2%左右。每年登陆浙江的台风数量增多,来得更早、去得更晚,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明显增多、强度增强、影响加重。夏、秋高温热浪增多增强,夏季暴雨增多,秋季干旱加重,雾和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时,气候变化对全省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渐显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短缺,21世纪以来我省进入持续枯水年。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气候变化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森林火灾频率将加大,病虫害及外来物种入侵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物种多样性将受到威胁。气候变化造成海岸带侵蚀,我省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30%。气候变化还将对人居环境等其他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也给电力等能源供应等带来更大压力。
  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浙江实施“两创”总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气象部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基础部门,要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监测及影响评估能力,构建全省统一的极端天气预防体系,发挥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要不断增强气象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决策咨询能力,发挥气象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作用;要不断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发挥气象在低碳社会建设的前瞻性作用。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保护地球生态,改善生存环境,需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社会公众,进行协调一致的努力。我们要大力加强气候变化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的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倡导全民自觉参与,鼓励企业自愿采取行动,自觉制定并实施减缓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从根本上保护全球气候。
(作者系浙江省气象局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