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版

仙山孕好茶 香飘千万家

  •   通讯员 胡惜丽
      缙云县生态环境优越,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叶生长。仙都笋峰茶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光滑,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常带有兰花幽香,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微甘,在1991年的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就获得了“中国文化名茶”称号,2009年被中国茶叶博物馆确定为馆藏标准名茶,是继全国十大名茶后首个入驻的名茶,2010年被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指定为官方用茶。
      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飞升之地。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孕育了仙都笋峰茶文化,而“仙都笋峰”近年来声名鹊起,除了沾点黄帝“仙气”,更多的则是靠缙云县为提高茶叶质量、打响茶叶品牌所念的“三字经”——
    “守”字经——
    守住原生态 严把质量关
      2009年,杭州一家省级集团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在当地茶农的热情邀请下,对该县孵鸡岩茶叶基地进行现场踏勘,谁知车至缙云县三溪乡便被乡村干部拦下,执意要他步行上山。客人开始很是不解,待至800多米高的茶叶种植基地,湿润的空气中透着阵阵幽然的茶香,客人才明白了茶农的良苦用心:基地禁车,避免尾气污染。深有感触的客人当场决定将其集团所用的茶叶全部换成仙都笋峰茶。时至今日,缙云几乎每个茶叶种植基地,车都只能行至山下,上山仍靠步行。
      上海世博会欧盟馆对茶叶质量把关极严,入围茶叶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营养价值、污染物含量等,特别是重金属含量,标准苛刻,国内很多名茶都没能通过,但仙都笋峰茶得益于这样的生长环境,顺利过关。
    “攻”字经——
    主攻纯品种 质优营养好
      缙云有宝贝。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白堃元提起仙都笋峰,便有说不完的故事。“‘仙都笋峰’之所以质优,跟其‘出身’很有关系。”他说,仙都笋峰茶选用的四个茶叶品种,全部来自中国茶叶研究所,即龙井43号、龙井长叶、中茶108、中茶102。“仙都笋峰茶不但具有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微甘的特色,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如茶多酚含量高达28%。”白堃元说,近年来,缙云县在茶叶种植品种上下大功夫,一方面根据区域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注重原有茶叶品种的改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良茶叶品种,保证了仙都笋峰茶的品质提升。
    “改”字经——
    改进老工艺 赢得大市场
      茶叶要好喝,不仅品种要好,采茶、炒茶、加工制作、保存方式,一样都不能马虎。近年来,缙云县重点打造精品茶,先后举办了七届培训班,培训炒茶工、品茶工。人口不过40来万的一个小县,已有近400个技术熟练、有各级证书的炒茶工、品茶师,其中有位农民甚至拿到了国家级品茶师资格。以前,每年春茶开采,缙云县都要到杭州等茶区去挖“墙角”,现在,情况刚好倒了过来,连贵州等省每年都来缙云争抢优秀炒茶师傅。
      为了提高茶叶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缙云县一口气制定了仙都笋峰茶产地环境标准、育苗及栽培技术标准、加工技术规程等三大规范化标准,大大提升了作为统一品牌的仙都笋峰的整体质量。
      仙都笋峰茶与其他绿茶一样,存在着季节性销售、存储方法复杂等制约性因素。为了突破瓶颈,该县敢于改进,大胆尝试。2009年,听说杭州有家企业拥有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的制作工艺,打破了绿茶季节性销售的瓶颈,并因常温保鲜从而更平民化,缙云县便主动与该企业联系合作,引进充氮保鲜技术,采用小包分装,使茶叶不被氧化,一年内能保持完美如初的色泽和芳香。保存技术的突破,使仙都笋峰茶如虎添翼,赢得了许多大中城市市场的青睐。
    【链接】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把茶
      叶产业列为县域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产业的提升
      培育。该县与中茶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长期聘请专家指
      导产业发展;大力宣传“仙都笋峰”茶叶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先后获得各类奖项荣誉30多个,其中,1988年荣获浙江名茶称号,2002年荣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3年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4年荣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5年荣获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2006年荣获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节暨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07年荣获中国杭州国际名茶暨第二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09年荣获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名茶,2010年荣获第五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浙江十大旅游名茶称号,第五至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
      一等奖。
      目前,缙云县共有茶叶种植面积5.2万亩,其中,投产茶
      园4.2万亩,全县茶园无性系良种率达70%,年产值
      1.28亿元,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3000多元,从
      事茶叶产业各类人员共有4万多
      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