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文 陆颖/摄
从生产绿色稻米到生产绿色蔬果,从土壤检测到施肥、喷药把关,从田头指导到市场准入检测……近两年来,仙居县一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就一张农技推广服务网,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月29日,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仙居召开,我省要如何进一步提高“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运行质量,使其更好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
仙居铺就农技服务网
3月28日一大早,仙居白塔镇东山头村水稻种植户蒋四弟就赶到镇里的“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找农技员吴建民,“如今临近水稻生产季节,我来问一下,你去年给我推荐的水稻品种‘甬优9号’今年能否继续播种?”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老蒋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去年种了20亩水稻,全部选用农技员推荐的优质水稻种子,每亩增收近400元。今年能继续播种,他打算扩大种植面积,“要不是咱村里和镇里这些农技人员精心指导,种粮收入哪能这么好”。
白塔镇“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只是仙居实现农业公共服务全覆盖的一个缩影。“在全国率先建成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是‘仙居模式’亮点所在。”仙居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
目前,仙居有县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2名、县农技指导员131名;乡镇建立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对161名责任农技员进行分工,配备“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等四类137个服务岗位,承担75个责任区的农技服务;在各村共建立723个村级农技服务站,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站长,并安排1678名专职副站长、种养业服务助理员;仙居还确定了50家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多户农业重点户作为农业公共服务延伸组织,初步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
如今,仙居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2010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16.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同比增15%。其中绿色农产品销售额达2.9亿元,让4万多农户户均增收1400多元。
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番茄、黄瓜采用立体栽培、地膜覆盖;防治病虫害绝不打农药,用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这段时间,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果蔬种植大户余雪林一直很忙碌。经过区、镇两级农技人员多年来手把手地教,日复一日地灌输科学种田知识,去年,余雪林种的有机花菜、小番茄、新品西甜瓜等果蔬,一亩地赚到了1万多元。“我们坚持走精品化、高附加值路线,并力争把绿色、安全、高效生产理念灌输到每一个生产者的脑中。”秀洲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农技人员不仅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技术,还要完成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控和处置,并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及配套服务等。
基层农技人员是构建农技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如何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更安心地为基层农户服务,成为各地考虑的重点。
上虞市谢塘镇农技信息中心主任孙林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镇有2万多亩耕地,其中水稻1.5万亩,镇上有6个水稻合作社,还有梨、鸭、生猪等合作社,全镇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我们站里原来只有4个人,且年纪较大,光和农民面对面地指导都不行,如今市里不仅解决了农技人员的编制问题,还新进了两位农林专业大学生,这样,指导农业生产的力量更强了”。
不仅在上虞,我省各地还采取不少措施,鼓励各级农技人员更好地为农户服务。杭州市余杭区每年专门为考核合格的基层农技指导员奖励补助2万-3万元;诸暨市公开招考录用专业对口大专以上毕业生或大学生村官,将他们充实到镇(乡、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湖州市吴兴区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每年都会被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接受一次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
据了解,我省目前已建立乡镇“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1171个,建立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点15871个,基本形成了县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专业站,乡镇有“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村有农业公共服务站点和科技示范户的良好局面,“目前我省‘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表示。
“三位一体”建设任重而道远
“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基础保障,也是满足城乡居民农产品绿色消费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在本次现场会上特别强调。
目前,我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仍比较薄弱,离农民需求、离现代农业要求还有不小距离,也正是这一原因,我省“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我省将着力推动‘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心将从构建体系、健全队伍向完善机制、提升能力转变。”孙景淼说。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今后,我省将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全面实行定岗定责,并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适时充实农技队伍力量;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农业公共服务目标管理;支持服务人员到农业高等院校进修深造,鼓励大学毕业生充实服务队伍;建立农业公共服务队伍与农业“两区”对口联系制度,实现“两区”建设农业公共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科技试验示范、队伍能力建设等的投入。
当前,正值春备耕关键时期,我省针对各地特点及农民需求,组织基层干部、责任农技员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活动,确保春耕所需的资金、物资、技术、服务等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