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供销

“新合作运动”催生“萧山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改革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方贤满
      3月的萧然大地,一派生机。这一方改革创新的热土,成就了杭州萧山区供销社的奇迹。
      十年前,萧山区供销社曾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现已成为全国服务业500强,并在去年全省供销社系统首次综合实力考评中排名第一。其探索的改革发展之路,被全国供销总社总结为“萧山经验”,在全国推广。
      透过“萧山经验”,我们可寻觅到萧山区供销社致力开展农村“新合作运动”的轨迹。
    供销合作,搭建农村物流网络
      近日,记者在萧山的浙江万禾名特优农产品专卖中心看到,不少来自于仙居、缙云、磐安、淳安等地的名特优绿色农产品整齐地排列着,产品涉及蔬菜、茶叶、禽蛋、水产品等。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浙江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的一个农产品经营门店,是目前萧山最大的名特优农产品超市。
      万禾公司是萧山区供销社联合仙居、缙云、临海、开化、安吉、上虞等省内15个县(市、区)供销社,以资本或产品为纽带,于2009年5月联合组建,力图打造全省首选的天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连锁直营网。它开创了供销社系统“合作社要合作,联合社要联合”的先河。公司开业以来,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传统的蔬菜、畜禽制品加工企业常给人技术含量不高的印象,但萧山区供销社兴办的“农字号”企业却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如其下属的钱江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虽然是萝卜、榨菜等,但通过联手省轻工研究所、浙工大,攻克了防腐剂超标等技术难题,产品不但打入北京沃尔玛、上海联华超市,还大量出口北美。
      据悉,该公司作为全国供销总社和我省最大的腌渍蔬菜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绿色农业基地为依托、技改投入为核心的拳头农产品收购加工体系,并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与农民结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公司在萧山东部围垦区建立了胡瓜、萝卜、茄子等生产基地1.2万余亩,在萧山南片和上虞、余姚等周边县(市、区)发展榨菜、雪菜基地2500余亩,带动农户近2万户。去年,公司收购各类鲜蔬菜5万余吨,占全区蔬菜收购量的八分之一。
      萧山区供销社还把现代连锁业态全面引入农村市场,开出了农村医药连锁店、农资连锁配送店和农村成品油连锁销售站,各类直营、加盟网点达1000多个,触角甚至延伸到了绍兴、金华、湖州、海宁等地。一些偏远乡镇的农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各类放心商品。农村新型流通业态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至今,萧山区供销社已编织了覆盖全区农村的以医药、农资、石油、酒店、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经营服务网络为骨干,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要经营服务方式,以专业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为基本支撑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销售额突破3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逐步形成了商贸主业地位,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科技合作,破解生产技术难题
      如今,萧山万农粮食合作社社员丁海洋的数百亩水稻田再也不用为抛荒犯愁了。在萧山区供销社的牵头下,杭州市农科院专家在他的“冬闲田”里,开展种草养鹅试验,不仅免费提供鹅苗,而且深入田间指导技术,不仅使他的数百亩“冬闲田”得到利用,而且放养的数千只白鹅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他由此增收数万元。
      与丁海洋一样,不少萧山农民受惠于当地供销社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
      其实,早在2007年,萧山区供销社就与杭州市农科院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又与全国总社培训中心、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卡特”)等签订了全方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科研院校产学研基地与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对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难题。近4年来,浙大、杭州市农科院等科研所组成的专家团队,相继实施了“冬闲田种草养鹅”、“生态米基地建设”、“设施甜椒(青椒)新品种引进与示范”、“生态鳖养殖”等10多个科技试验和推广项目,有效地推动了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专业合作,以示范促带动
      供销社创办、入股领办合作社各地都在搞,但萧山区供销社引导农民兴办的却多是具备二次分配机制的规范性合作社,社员在投售农产品时能拿到钱,一年下来合作社盈利了,还能凭股份及投售量再分到红利。像义蓬镇上的兴农出口蔬菜专业社成立的第一年,不但向农民支付650万元收购款,还给社员两次分红15万元以上,引得周边6个乡镇的菜农纷纷要求入社。
      据了解,目前,萧山区供销社已培育发展花卉、蔬菜、水产、家禽、农资、农机、蚕茧等区域内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52家示范性合作社,占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五分之一。入社农户近5000户,种养面积达18万亩,其中绿色基地8.8万亩,带动农户7.3万户。去年萧山供销社系统生产销售各类农产品5亿多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超8亿元,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较好地实现了助农增收。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去年,萧山万禾果蔬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全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万家丰舒兰蔬果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区已有30家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市、区级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全区8家供销社有5家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金融合作,填补农民资金缺口
      早在2008年,杭州万家丰舒兰蔬果专业合作社遇到了白对虾收购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萧山区供销社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合作基金,凭合作社理事长尚舒兰的个人信誉,在没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贷给合作社收购资金300万元,既帮助合作社度过了难关,又使合作社把社员的白对虾全部收购起来,保护了社员利益。
      据萧山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已建立合作基金、农民经纪人培训基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基金等为农服务专项基金,对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开办费补助,对成效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该社利用系统雄厚的资金实力,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融资支持平台,为系统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生产和收购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并给予利率倾斜,加快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社、镇、村合作,共建新农村
      这些年来,萧山区供销社坚持大项目带动和大项目合作战略,相继投资开发了新安江半岛山庄、杭州凯豪与建德凯豪大酒店、二手货交易市场、萧山东部水果市场、农资综合楼、城东供销大楼、萧山医药公司大楼等重点项目,近三年来建成的面积达30万平方米。储备了一批重点项目,改造了一批优质资产,为供销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特别是该社以“千企结百村、共建新农村”为载体,以开展项目合作、培训合作和扶贫协作为平台,与区内主要集镇、大企业和村级经济联合社开展广泛合作。该社还创建了农资消费教育学校、经贸学校、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萧山工作站和各科研院所四大农民素质培训平台,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其中,萧山农资消费教育学校为全省首创,该校的课堂是流动的,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办班;学校的教育对象全是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社员等,而且全部免费培训。学校成立3年多来,已巡回举办各种农民培训班100余期,培训新型农民5000余人次,深受农民欢迎。
      萧山区供销社主任楼增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始终高举为农服务旗帜,紧紧围绕“建设强集团,服务新农村,引领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主旨,突出转型升级主题,坚持面向三农、情系三农、发展为农,把产业链扎根到广阔的农村,在为农服务中提升价值链,并朝着在全国县域供销社中建成“为农服务样板社、转型升级示范社、科学发展先行社”和中国500强企业目标迈进……
    资料图片:消费者在浙江万禾名特优农产品专卖中心购买农产品。
    萧山钱江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