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农超对接让番薯销往全国

  □本报记者 程益新
  按理说,现在早已过了番薯上市的季节,可在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超市的货架上却仍摆放着新鲜的番薯,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
  据悉,这些番薯是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过年前储藏在地窖里,这些天才拿出来卖的。自从成功打入大超市后,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仅将番薯卖到杭州、上海等邻近的城市,还卖到了河北、长春等北方省市,并通过贮藏保鲜、异地种植等方式,实现了番薯这一季节性农产品的全年供应。
小番薯打入大超市
  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地处秀洲区王店镇庄安村,现有社员103户,主要生产经营红薯、水果、蔬菜等。近年来,合作社种植的“福特”番薯名气越来越大,相继进入了沃尔玛、大润发、麦德龙、农工商等知名超市,在全国数以千计的超市里销售。
  随着产品进入超市销售,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变成了超千万元,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仅“福特”番薯的种植面积就从2005年的8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7000余亩。“现在每天番薯的供应量在20吨左右。”合作社副理事长陈建明告诉记者,每年销往各大超市的番薯有4000多吨。
  农超对接,消费者也从中受益。杭州市民王女士常去麦德龙超市,细心的她发现,现在超市的番薯,价格和外面农贸市场上的差不多,但品相、个头更整齐,质量也更好。对此,该超市负责人说,过去,农产品进超市往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加相应的成本,而现在超市直接从原产地采购,使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下降了20%-30%,由此可以更多地让利于市民,可以说这是一种超市、生产者、消费者三方共赢的模式。
全年都能卖新鲜的番薯
  说起“福特”番薯是如何打入这么多大超市的,陈建明直言很难,也很锻炼人,关键“还得靠质量取胜。”
  “以前社员种的番薯品质参差不齐,大大小小相差很多,有虫疤的就更多了。”陈建明说,每次收购来的番薯他们都要重新进行分拣,很多番薯由于不符合进超市的条件,只好低价卖给当地的批发商,“2005年的时候,我们能进超市销售的番薯不多”。
  为了提高番薯品质,2006年,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作核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甘薯新品种示范基地”,双方共同致力于番薯新品种以及一年双季番薯的培育与开发,经过两年的栽培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3个番薯新品种,提高了番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合作社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在秀洲区率先推行了番薯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实行番薯从种苗到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陈建明说,合作社采取“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包装销售”的“四统一”运作方式,规范操作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农产品进入超市,不但要求有良好的品质,更需保证货源的稳定。”陈建明说,要实现全国的全年配送,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窍门。每年的8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底,是本地番薯集中上市的时间;3月开始,储藏在地窖中的2000多吨番薯就派上了用场,可以供应到5月中旬;接着,海南、广西的2000亩基地的番薯上市,这样就保证了全年都有新鲜的番薯供应。“如今我们的销售范围已扩大到全国,按照南北不同的消费习惯,北方喜欢个头大的,南方则越小越受欢迎,我们按每个重1两、2两、3两的规格分类销售,如今我们合作社的番薯60%都能进入超市销售。”
农超对接的合作社将越来越多
  “农超对接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降低了超市的采购成本,市民还能吃到价廉物美的农产品。”据秀洲区农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搭建秀洲农产品和超市合作的平台,他们多次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主动与大超市对接。“农产品进入家门口的超市,促进了秀洲一产、三产的联动发展,但受农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产品进超市的量并不大。”该负责人表示,在发展“超市农业”方面,今后秀洲区将继续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下功夫,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让秀洲区6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
  而我省作为全国15个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省商务厅要求超市自己建有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与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制订完善的农超对接项目发展规划。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张悦认为,发展农超对接有助于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让利于农民和消费者,形成共赢的农产品供应关系。
  据介绍,正因为对农超对接项目前景看好,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浙商的关注。2009年浙江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带动了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达到5.5亿元以上,我省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予以配套。如联华华商、温州人本集团、衢州天子果业等一批企业,在获得相关试点资格后,纷纷投巨资改善经营条件。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省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要翻一番,达到30%,农超对接的企业和合作社也将越来越多。
相关链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 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这些年,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