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

  编者按:
  日前,“三农”问题专家、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三农”发展组组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应省农业厅有关部门邀请,作了题为《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 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的演讲。本期“论坛”摘要刊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使农民获得平等权益
●农村改革的方略是更加注重改革配套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发展新时期。新时期浙江的“三农”工作重点要放在深入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战略任务,以新型城市化为先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新时期“三农”发展新任务:做好八个统筹
  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要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幸福民生为目标,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农民获得平等的公民权益、劳动权益、土地权益和财产权益,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方略是要更加注重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配套、微观改革与宏观改革的配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加快形成社会主义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联动推进的新机制。
  总体上讲,新时期“三农”工作有八个方面的任务:统筹城乡规划,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整体推进城乡劳动力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整体推进社会化的现代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城乡居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城乡和美家园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统筹城乡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时期“三农”发展新路径:打好八个攻坚战
  新时期“三农”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农村和让农民享受恬美生活的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制度障碍,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战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县域为主战场,按照集成创新、综合改革、系统建设的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打好八个攻坚战,即以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打好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攻坚战;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主线,打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实施创新强农战略,打好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攻坚战;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打好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攻坚战;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培训教育为抓手,打好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攻坚战;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打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攻坚战;探索欠发达山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打好低收入农户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打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基层组织的攻坚战。
  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上,要把县城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中心城市,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小城市,把中心村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农村新社区。
  要从“要地不要人”、“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把务工经商的农民市民化作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要联动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社保制度、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促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农地经营规模化、农民居住社区化、村级资产股份化、集体建设用地资本化。
  在欠发达山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上,要发挥生态资源综合优势,做强绿色富民大产业;走小县大城的发展路子,构筑城镇化的大平台;掀起全民创业创富热潮,促进农民收入大提高;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构筑城乡均衡大服务;增强科技文化的软实力,构筑绿色发展大支撑;加强生态保护环境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大屏障。
按照“六精农业”、“五创机制”、“四保手段”的思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
  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实践模式,积极探索“经济高效、经营集约,功能多样、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优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要确立“产业结构上是精致农业、产品生产上是精品农业、技术路线上是精准农业、设施装备上是精良农业、生态环境上是精美农业、经营主体上是精英农业”的体现“六精农业”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要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核心,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强化农业的“体制创新、科技创造、文化创意、能人创业、生态创优”的支撑品牌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保障。
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重点要抓好六个环节
  1.坚持以农业观念创新为先导。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要树立农业人本化的新理念,把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二是要以农业工业化的新理念来经营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企业化和产业化;三是要以农业生态化的新理念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效生态农业兼有农业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特征;四是要以农业功能多样化的新理念来拓展农业的开发领域,充分挖掘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就业致富的功能、传承文化的功能、休闲旅游的功能、涵养生态的功能。
  2.坚持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按照促进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集群的要求,整体推进农业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大做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价值链。
  要进一步完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基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精品农业园区。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3.以农业园区化水利化建设为基础。
  要以培育农业产业集群为方向,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基础建设水平,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
  4.坚持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动力。
  要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为切入点,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形成以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引领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积极拓展标准化生产服务、农产品品牌营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资金融通信用合作等多种功能。
  5.坚持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
  要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把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起来,把技术标准化与技术绿色化结合起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绿色农业技术体系。
  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服务组织创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建设,组建由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区域性专业性科技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6.坚持以农业管理优化为保障。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政府公共服务、合作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包括:一是要建立土地、水利、生物、生态等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开发机制;二是要强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分工分业的转换机制; 三是要完善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全社会投资支持农业的建设机制;四是要健全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保护机制。
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