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高毒农药少了、生物农药多了、统防统治面广了

“十二五”,我省农药监管体系将更完善

  □见习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近日,从事了20多年农资生意的玉环县楚门镇三联村农资经营户黄贤聪终于申请了《农药经营许可证》,“我店里销售的农药都有购销台账,明晰货物进出,还为顾客提供科学的使用说明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不少村民都喜欢来我这里买药,用得明白、放心!”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八届省农药应用技术交流会上获悉,近几年,我省农药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农药市场监督年”活动,严格登记准入、引导行业升级、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使用指导,全省农药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1.5%和85.3%。
  我省是农药生产大省,年产农药总量25万吨,位居全国第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农药管理六项新规,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截至去年,全省已有销售收入上亿企业21家;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农药“三高”(杀虫剂比例高、有机磷比例高、高毒农药比例高)局面彻底改变,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得到推广,应用面积从2006年的2414万亩次增加到2009年的8830万亩次;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包含科研开发、中间体生产、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等环节的农药生产体系;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对130家企业落实农药生产企业联系制度,实施“零距离”的政策指导和技术帮助;经营秩序日益规范,通过“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较大规模的农资连锁企业136家;推广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全省成立专业化防治组织1822家,服务面积达239.6亩。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农药管理工作将围绕“保安全、助两区”这条主线,以建立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农药管理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药管理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建设,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技术评审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我省农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其中生物农药占15%以上,环境友好型农药占70%以上。全省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和标签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0%。
  今年,我省将以农药登记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药登记审批管理和农药专题研究;以农药质量监管为重点,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和“农药打假护农保生产”活动,淘汰和禁用一批高毒农药;以农药预警体系为载体,将农药登记管理向生产和应用延伸,开展农药中非法添加隐性成分专项检查与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农药药害事件鉴定,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