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又称“金花”。现在正是杭白菊移栽的关键时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段时间,桐乡市多了不少走村串户的外地人,他们都是来收购菊苗的。由于去年杭白菊效益好,不少外地农民想发展杭白菊,而桐乡本土杭白菊种植面积已渐近饱和,不少农民准备到外地发展新的杭白菊基地,致使今年菊苗特别紧俏。
亩效益超万元,农民忙扩种
张福全在桐乡凤鸣街道中群村专门做小桑苗收购生意,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小桑苗没引来多少客人,菊花苗倒是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作为中间商的老张一般是坐等农民上门卖苗,然后发货到全国各地。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不少外地客户直接到地里跟农民买苗。老张也只好开着摩托车跑到田间去联系业务了:“没办法,今年菊花苗供应紧张。”
笔者从菊农处了解到,今年激增的杭白菊种植面积一下子使菊苗供应捉襟见肘。“原来都是周边农民相互间调剂,现在来的外地客户,一开口就是几万几十万株,需要跑很多地方才能凑齐。”张福全说,他从4月10日开始往外发苗,到现在已卖出了近百万株菊苗。虽说现在菊花苗很紧俏,但价格并没有涨,基本在每株0.01—0.02元。而桐乡市本地菊农也不满足桐乡现有的种植面积,纷纷向外延伸触角。梧桐街道一种植大户早早向江西发出了几车菊花苗,用于新建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杭白菊外建基地将新增1万多亩,现在桐乡已向外输出菊苗约五六千万株。4月中旬,笔者在市农技推广中心的经济作物办公室遇到两名温州人,他们是来咨询杭白菊种植技术的。年前,他们从网络上得知桐乡杭白菊亩效益超万元,两人就合计承包了20多亩地,准备种杭白菊,但是对于杭白菊的种植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相应的加工设备。
“如果前期管理没做好,后期加工跟不上,要想种出‘金花’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农技专家周建松说。从去年底到现在,打电话、上门来咨询杭白菊种植问题的农民就没断过,近至上海、萧山、丽水,远至江西、四川、湖北,但很多都是冲动型,单纯看到杭白菊表面的风光。
市场风险加剧,扩种还需谨慎
业内人士分析,去年杭白菊价格之高为历史之最,但深究原因,很大部分是被中间小贩炒高的,已脱离了正常的价格轨道,再加上现在人工、土地租金、农资成本都在涨,同时,全国的白菊种植面积一直在增加,今年将达到13万亩,比去年多了2万亩。在消费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同类菊花数量大幅增加,自然会影响收购价。所以周建松表示,今年杭白菊的价格应该不会像去年那么高。
鉴于目前的状况,今后杭白菊产业应如何发展。业内人士表示,菊农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杭白菊亩产和品质,进而提升效益。而菊花加工企业除了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向外开拓销路外,更应多在杭白菊产品的开发运用上下功夫。
沈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