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对10个杨梅主产县32个基地的杨梅和30多个批次的浙产西瓜进行了采前质量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浙江精品水果不惧市场风浪
气温逐渐升高,浙产西瓜、杨梅等时令水果竞相上市。为正确引导消费,减少近段时间因江苏“瓜裂裂”和德国“毒黄瓜”等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6月11-12日,省农业厅分别与青田县、台州路桥区政府联手举办“六月杨梅红”启动仪式和时令果蔬体验活动及浙江省精品西瓜展示会,发布蔬果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组织消费者代表和媒体记者走进杨梅园、走进瓜田,直观感受浙产果蔬品质。
活动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来了,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也来了,他们一边品尝着来自全省各地的精品西瓜,一边不忘为我省西瓜加油呐喊,“我省品牌西瓜质量是有保证的!”
温岭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很好,政府是以他们的信誉在为我们瓜农吆喝。”
水果推行绿色种植法
青田县鹤城镇白浦村村民彭良松种有450亩杨梅树,从去年开始,他在杨梅林里养起了生态鸡,实现了鸡和杨梅的双丰收,杨梅卖出了好价钱,亩产值近4万元。“这就是我的诀窍。”他说,杨梅园里养鸡不仅省下一大笔农药费,保障杨梅的无公害,而且鸡粪培肥了地力,促进了杨梅树的生长。
青田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逐步推广这种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
据省农业厅质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每年杨梅产量有40万吨,西瓜300万吨,“这么大的产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台州市农垦场的瓜田里,记者看到了不少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等。在农垦场里种了15亩西瓜的瓜农胡小遥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她的瓜田就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除虫,不再使用农药。
合作社“领航”标准化生产
在省精品西瓜展示会上,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台州市路桥区黄蜜果蔬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等11家精品西瓜生产合作社,向全省西瓜种植户和经销商发起的倡议——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西瓜质量安全。“在我省瓜果生产中,合作社是重要的经营主体,他们不仅向社员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出安全生产要求,也为其产品树立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台州市路桥区黄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个鲜绿饱满的西瓜正在集中装箱处理。合作社社长阮利仁告诉记者,虽然“瓜裂裂”事件给西瓜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他们合作社的精品西瓜销售能力还是比一般西瓜强,“散卖一般一公斤3元,经过包装后能卖到一公斤6—8元。”
阮利仁介绍,早在2001年,他们合作社就制定了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其社员执行生产操作规程,特别是规范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大力推广昆虫性诱剂、杀虫灯、色板等生物物理防虫技术。“2001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西瓜就通过了绿色农产品的认证,这也是我省第一个绿色西瓜。”阮利仁自豪地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2003年以来,青田县陆续成立青田县杨梅专业协会、白浦村为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孙前村杨梅生产合作社等20多家专业合作社,统一采用山鹤牌商标,多次邀请省市水果专家前来授课,并制订《杨梅产业发展十大自律》,为规范梅农销售行为和促销起到了很大作用。
近年来,青田县以合作社为载体,举办“杨梅节”,甚至到西班牙召开青田杨梅推介会。现在每年都有两三千名收购商到青田收购杨梅,上万游客到青田体验杨梅采摘游,“这些活动对提升青田杨梅的品质和知名度都有极大好处!”青田县农业局局长赵玉鸣说。
浙产品牌水果交出漂亮答卷
从5月下旬以来,省农业厅对青田等10个杨梅主产县的32个基地和30多个批次的浙产西瓜进行采前质量抽检,检测范围覆盖膨大剂、保鲜剂等所有添加剂,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并非偶然,是近年来我省注重保障蔬果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的成果。”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瓜裂裂”事件发生后,我省特别以果蔬为重点,排查违禁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及非食用物质在果蔬生产上的使用,并加强监督抽检,严防不合格农产品上市。
“营造社会共同关注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次活动中,有不少专家对于提高我省蔬果农产品质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省杨梅协会会长吴海江就建议梅农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杨梅生产的规模化水平,“特别是要打造出一块能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叫得响的大品牌。”
面对近来消费者对于“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疑虑,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明方表示,西瓜种植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防止化瓜,促进西瓜单性结实、正常膨大,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瓜农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授粉坐果。”他介绍,一种方法是先把花粉收集起来,制成真空包装存放,待用时取出,沾到西瓜的雌花上,促成西瓜坐果,一种是考虑培育不需要“授精授粉”的无性西瓜品种,还有一种就是通过放养昆虫授粉。“当然,这还需要更规模化的西瓜种植才能承担其成本,但肯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张明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