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山地蔬菜,种菜的吃菜的都爱你

5年来,浙江山地蔬菜面积增两倍,且高产畅销

  再过半个月,新昌县回山镇茭白专业合作社的1200多亩茭白开始孕茭,预计最早7月中旬就能上市了。4月底5月初,浙江多地爆出“卖菜难”的问题,但这丝毫没有困扰到回山镇茭白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杨大力。他说:“合作社每年产出250多万公斤茭白,从来没有卖不出去,批发价还比其他地方的茭白高出2元/公斤左右,每年的批发时节,不少外地茭白也运到回山镇来销售。”
  为什么回山茭白能如此畅销?“因为这里的茭白长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台地上,”新昌县农业局蔬菜总站站长吕文君说,“山地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蔬菜口感要胜过平地的蔬菜。”
  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平原蔬菜生产呈萎缩态势和高海拔山区蔬菜生产资源受限的形势下,我省从2005年开始提出发展山地蔬菜,为我省蔬菜产业开拓了新的发展区域。近年来,山地蔬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万亩发展到去年的150万亩,上年增10万亩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继设施蔬菜、出口加工蔬菜之后的第三个发展增长点。
山地蔬菜口感营养都更好
  在临安,山地蔬菜的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品种包括四季豆、小辣椒、长瓜、茄子和番茄等,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上。
  王林平是临安市清凉峰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种有1000多亩山地蔬菜。“我们种的蔬菜要比平原上的同类蔬菜迟1—2个月上市,像四季豆,平地产的现在已经大量上市,但我们这里产的要到7月份才收获。”
  临安市农业局农作站副站长王高林说,山上温度低,播种期相应推迟,植物的生长比较慢是造成山地蔬菜上市晚的原因。
  生长慢也促使蔬菜品质得到提高。吕文君说,山地昼夜温差大,蔬菜营养贮存更多,含糖量比平地蔬菜高3.5%左右,口感和营养都要胜过平地蔬菜。像临安清凉峰产的茄子,从产量和外观上来看,比普通茄子长5厘米左右,一般5个就有一斤重,而此时平原的茄子一般只有20厘米长,要8—10个才有一斤。临安清凉峰的茄子采用剪枝换头长季栽培,亩产可达5—6吨,比平原茄子单季产量高出不少。
山地蔬菜销路好
  今年,各地的大白菜、包心菜和榨菜曾一度出现滞销,有的甚至成了卖不掉的“伤心菜”。不过,这样的情况,王林平没有感受过。王林平说,他卖了20年的山地蔬菜,从来没有碰到卖不出去的情况,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王林平说,山地蔬菜之所以不愁卖,除了品质好以外,时间差也是重要的因素,“山地蔬菜上市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七八月份,正好是新鲜蔬菜最少的时候,外地菜运过来价格高,而且不新鲜。像临安的山地蔬菜,早上采摘,下午就到杭州,最快晚上就能上消费者的餐桌,很受欢迎。”
  王林平现在一般都是把菜运到杭州勾庄的蔬菜批发市场,再分销到长三角各地,除了销往杭州市场外,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超市。
山地蔬菜种出新意
  浙江是全国蔬菜主产区和出口大省,全省蔬菜瓜果年播种面积占全国第11位,产量占全国第12位。不过,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因为平原生态环境压力大,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城市郊区的菜地逐年减少,蔬菜种植面临发展空间上的制约,大量蔬菜消费要靠外省供给,目前外地菜已经占到浙江商品蔬菜供应量的40%,这也是蔬菜零售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山地蔬菜,将成为缓解这一状况的重要手段。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负责人说,山地蔬菜的发展有效地弥补了平原菜地的减少,使得近10年来全省蔬菜面积一直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山地蔬菜热销也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海拔近千米的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北山,以前靠出门打工挣钱的村民,如今都回家种起了山地蔬菜。据村干部介绍,五年前村里的番茄大棚只有10来个,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多亩。
  临安清凉峰种植10亩蔬菜以上的种植大户,一般每年新增一两个,今年一下子增加了29个。“去年种蔬菜都赚到钱了,今年不少年轻人都不出去打工,在山上承包菜地。”王林平说。
  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浙江的山地蔬菜开始向精品化发展。回山镇茭白专业合作社的茭白去年卖7元/公斤,比普通茭白高一倍,合作社新开发的礼盒装茭白,批发价更是卖到10元/公斤。临安清凉峰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今年开始搞菜地自助游的农家乐项目,游客自己来采摘辣椒、茄子,称斤后的售价比农贸市场的零售价还要高,深受游客。
程 超
相关链接
  山地蔬菜,是指除平原和城镇蔬菜以外、包括高山蔬菜在内的丘陵山区种植的蔬菜。发展山地蔬菜能够促进我省山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使山区蔬菜向生产区域更大、生产资源更丰富、生产季节更长、生产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据调查,我省丘陵山区可种植山地蔬菜约340万亩,大部分集中在中低海拔,高海拔耕地资源相对紧缺。
  目前全省高山蔬菜(海拔600-800米以上)面积仅50余万亩,面积只占蔬菜年播种面积的5%。从高山蔬菜向山地蔬菜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我省中、低海拔(200-800米)山区的耕地、劳力和生态等资源优势,种植效益较好的山地蔬菜,实现山区农业资源“升值”和效益“增值”。而且,发展山地蔬菜能把山区的生态优势和蔬菜的效益优势完美结合,发挥山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壤没有污染的生态优势,利用山区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条件生产优质蔬菜,把山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