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进乡村、下田头,结对帮扶、送技术、送服务……6月29日,我省农业系统“为‘三农’服务、为党旗增辉”行动推进会在杭州召开,各地农业部门认真交流总结了前段时间“增辉行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到目前为止,我省农业部门共组建了594支服务小分队,参与的农技人员多达6873人(次),共组织下乡指导服务活动5632次,举办农技培训班2954次,受训农民学员达16万人(次)。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省农业系统的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曲创先争优的动人之歌。
温州:“农民之家”成农民之友
“我们的白术长不好是因为纬度太低的原因啊!”一直被种植问题困扰的泰顺县竹里乡茶石村村民严万丰这几天终于恍然大悟,在温州市农业局组织的“农民之家”专家服务团的帮助下,他对白术的生长习性有了更深了解,也找到了破解之道。“我们为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专门组织了‘农民之家’服务活动,”温州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组织百名专家服务团,让10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与基地、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结对,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收效相当不错”!“一村一品的特色生态农业是竹里乡群众的发展希望。”该负责人说,在经过初步调研后,“农民之家”的专家服务团一行20余人来到该乡,针对高山蔬菜、中药材、畜牧业等亟待发展的特色产业进行定向指导,并向农民发放了技术资料。
专家们的到来吸引了大批竹里乡农户,他们拉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着作物、畜禽请专家指点迷津。在山涧中放养甲鱼的苏孝龙,驱车10多公里,将甲鱼专家带到养殖区,请专家就甲鱼长势、喂料等技术问题释疑解惑。
“技术培训是创先争优干实事的重要手段。”温州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农民之家”服务团组织了各类农业专业培训20场(次),受训农民达2000多人次。
嘉兴:“12316”解农户燃眉之急
“没有‘12316’热线的帮忙,我的蜜蜂养殖不可能这么顺利实现转型,收入也不会有这样明显增长。”近日,平湖市独山港镇新港村农民蒋云飞将一面精制锦旗,送到了嘉兴12316为农服务中心,感谢中心对他的帮助。
去年,嘉兴市农业系统整合农业系统自身的服务资源,成立了12316为农服务中心,中心设有农事求助、党员志愿者、农产品产销和信息平台等四大服务系统。群众只要拨打12316电话,中心便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服务。“前段时间暴雨洪涝灾害,中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嘉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梅以后,当地受连续降雨影响,小麦收割进度缓慢,部分倒伏小麦出现病害,“那几日,12316热线电话一直忙个不停,每天都有不少农户来电要求帮助联系收割机。”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要不是12316的帮忙,我家的3亩多小麦就泡汤了。”家住平湖市曹桥街道的张龙云说,由于连续降雨,无法收割小麦,前几天正好遇上半天晴天,他赶紧打了12316热线电话,请农经部门帮忙联系收割机,没想到当天就来了人,帮他把小麦全部收割完。
“最多一天能接到近30个求助电话。”12316热线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50多名农机手与12316签署了加盟协议,成为12316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农民的欢迎。
德清:结对共谱军民鱼水情
常言道:拥军爱民鱼水情深。在此次“增辉行动”中,德清县农业局就专门与县武警中队和莫干山雷达连结成共创共争对子,在互帮互学、互促双赢中联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莫干山雷达连驻守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吃新鲜蔬菜成了难题。”德清县农业局负责人说,在了解这个情况后,他们主动帮助雷达连共建蔬菜基地,搭建起4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每个月农业局蔬菜专家都要上山技术指导,施肥、防病,雷达连党员则负责蔬菜基地的日常管护工作。在大家的细心耕耘下,如今基地的番茄、青椒、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过去,我们更多是注重送服务、技术下乡等常规手段,现在通过与部队结对这样的新形式,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收获更多。”德清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强了县农业局党员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