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出口逐年萎缩,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竹制品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   6月21日上午,安吉十余家竹制品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商量成立竹纤维行业协会,共同摸索价格自律和行业规范的办法,希望找到新的市场……“与每个行业一样,我们这个行业也存在价格竞争,但竞争的结果是大家都没钱赚,甚至会失去原有的市场。”会上一家企业负责人提出,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应对新的市场变化。
      这是浙江竹制品企业面对市场危机的一个集体反应。除了竹纤维产品,目前我省其他竹制品的出口现状不容乐观,据安吉商务局统计,今年1-5月安吉竹木制品出口总值9405万美元,同比下降3%。对竹制品需求量较大的马来西亚和北美市场,浙江竹制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日渐萎缩。
      都说“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那么,这个3%的“负增长”是否反映了我省竹制品产业的现状?面对这个3%,我省的竹产品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出口量逐年萎缩
      今年1-5月安吉竹木制品出口总值出现的“负增长”并非首次发生。安吉商务局一工作人员透露,2008年安吉竹编织品出口达到顶峰,全年累计出口10435万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到竹木制品出口总额的43.4%;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竹编出口下滑,累计出口8454万美元,同比下降19.0%,占到竹木制品出口总额的41.7%,比上年度减少1.7个百分点;2010年在外贸整体形势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竹编出口不升反降,1-6月出口4531万美元,同比下降2.7%,在竹制品整体出口中所占比例下滑到38.4%。
      对于这些数据变化,安吉绿洲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李小姐说,该公司的客户遍布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这些国家的顾客对产品的环保和质量都要求很高,而竹制品的发霉处理环节又是一大技术难题,有时可能因一个小细节就失去一位客户。竹编织品尽管本身经熏蒸、杀毒除虫及上漆等处理,但在一定环境下仍可能发霉,这是竹编织品的最大缺点,也是竹编织品开拓市场的一个制约。“我们的产品出口量在逐年萎缩,平均每年下降10%-20%。”面对这样的变化,公司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了转椅之类的非竹制品生产上。另一位同行则表示,由于受竹子的材料特点及加工工艺的影响,其产品做工及精细程度还不如线类、棉类及毛类等编织品,因此在编织品类别中只能算低档产品系列,可替代性产品较多,比如竹地毯与竹窗帘就很容易被棉布地毯及窗帘替代;竹餐垫及竹墙纸等产品,也都可以被其他同类产品替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竹编产品的市场占有量。
      竹木制品出口总值下降,该行业里单纯做外贸的出口企业感受到的压力更大。据安吉商务局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与2009年亚洲一直是安吉竹编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马来西亚的贡献最大,这两年分别对其出口2328万美元与1499万美元。但从2009年开始,对马来西亚市场的出口急剧下滑,2010年上半年对其仅出口507万美元,同比下降17.9%。同时,对北美市场的出口下滑得也很厉害。2010年上半年对北美市场出口 1105万美元,同比下降16.3%,其中美国1013万美元,同比下降16.4%,降幅较大。“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竹制品产业都在发展,例如江苏、安徽等地的竹制品企业也在抢占外贸出口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浙江竹木制品出口的市场份额。”对于业内人士的这个说法,绿宁竹木业有限公司的张哲玮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制约浙江竹木制品出口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绿宁竹木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竹窗帘、竹地毯、竹餐垫等竹制产品为主,公司根据订单来生产,接到订单后一般会在约定的时间(通常一个月左右)完工交货。如今,就算有订单来,公司有时也不敢接,因为原材料的持续供应存在问题。“原材料涨价,人工涨价,就算这些因素都能被克服,但拿不到原材料也没办法。”张哲玮说,企业生产所需的上游原材料为竹丝,然而一些生产竹丝的企业,因竹丝价格上涨而捂货惜售,另外客观存在的一些生产因素也影响了竹丝产量。
      翻开张哲玮的出货报表,今年1月至今,出货量为40柜,而去年同期出货量为63柜。“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开拓内销市场是必然的。”张哲玮做出这个决定时,很多同行已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得想出更新更好的办法才有可能突围。
    在创新中寻求出路
      浙江安吉谈竹庄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才清认为,外销市场变小了并不可怕,他们公司原来出口和内销的业务各占50%,如今出口比例越来越小,但在他看来,总体市场份额却越变越大。
      据毛才清介绍,全国竹制品出口总值约500亿美元,但纺织品的出口总值则高达3万亿美元。“我们把竹纤维做成衣服、毛巾、被子,这样就将竹制品导入了纺织品中。”毛才清的意思是,这样一来竹纤维制品的市场空间迅速拓宽了数倍,市场空间其实很大,就看企业如何开发了。
      安吉竹天下鞋服厂从2004年开始研发竹纤维、竹炭,开发天然、环保、绿色、低碳、健康的环保鞋,经多年反复研究试制、用户试穿,终于推出了能够解决脚湿、脚闷、脚臭问题的鞋子。中国纺织天竹产业联合会副秘书谢立仁碰到这家鞋厂的董事长李星海时,多次建议他把鞋子摆进同行的专卖店中去卖,以扩大销路。
      毛才清则另辟蹊径,成立了谈竹庄科技研发中心,加大新型竹纤维产品和竹液态衍生产品的研发。“有技术含量的新产品附加值高,在这些产品中,人们看不到竹子的形状了,我们只是提取了竹子的因子,但是市场需要它,利润也会理想一些。”毛才清坚信创新就会拥有新的市场。毛才清还计划将目前全国各地900多家专卖店进行资源整合,让更多安吉特产品牌进入谈竹庄专卖店,争取三年内使500家谈竹庄专卖店变成大卖场。同时将竹文化、茶文化融合到企业运营中,将谈竹庄打造成竹产业行业中的“国美”、“苏宁”。
      安吉天下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元平则认为,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懂市场推广的人。喻元平在公司的一楼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展厅,用来陈列上千种竹纤维产品,还设置了专门的样板房(未来的门店模样,供代理商参考),他希望借此推广企业品牌。
      在他看来,这个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入门槛也不高,容易造成企业一窝蜂而上的局面,价格战也自然难免。据介绍,竹丝原材料几乎占了成品成本的一半,竹丝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而成品售价却因行业内竞争而变得越来越低,这势必会导致企业为了维持生存而偷工减料,最终失去市场。
      “我们要打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喻元平认为,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及产品本身质量都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单独投入设计费用,显然不如集体投入、成果共享来得更实惠。他觉得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平台,不管是协会还是联盟,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就会产生合心力,他需要找到推广市场的人手。“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是一件好事,如果人们一想到要买竹纤维产品,就想到浙江,这就体现了品牌力量。”谢立仁指出,当企业共同拥有一个品牌后,再打造自身个性化的品牌也是一条出路。
    未来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点
      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除了机遇与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有时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点。
      面对日益缩小的国外市场,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天振竹木有限公司的出口量却逆势上扬。“我们的产品特色鲜明,竹地板、竹家具、竹沙发三大系列产品是公司的核心支柱。”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张伟华特别提到了公司拥有12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条国际一流生产流水线,具备年产350万平方米竹地板和20万套高档竹家具的生产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同样是竹制品行业,竹木地板和家具因为行业标准明晰,促进了企业发展,于是相继涌现出上规模的企业。
      像竹纤维行业,因为没有相关的标准,对竹纤维物的色牢度、弹性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其在出口时会遇到重重障碍。在6月21日的聚会上,安吉十几位企业家都一致提到,如果协会成立,大家要集中力量制订行业标准。其实不仅仅是竹纤维行业,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应联合建立竹编织品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等,规范产品质量,使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竹产业的市场前景会更广阔,竹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但是,企业家必须明白,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传统的、粗糙的、低端的、资源消耗型的产品加工,而是体现科技含量最大化的综合利用。
    叶根琴 赵晓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