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胡金龙:滩涂上掘出“聚宝盆”

  地处钱塘江南岸顺坝农业园区的晶星农庄,不仅是杭州人喜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浙江省精品水果基地和农业出口创汇基地、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点、杭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杭州市十佳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晶星农庄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农庄老总胡金龙的坚持和勤奋。正是他的努力,不仅使晶星农庄在农业企业中独树一帜,也带动了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着对胡金龙创业经历的好奇,笔者专程前往晶星农庄,对胡金龙作了一次访谈。
以工哺农创新业,昔日滩涂变农庄
  问:听说你以前跑过运输,搞过建筑,为何转行办一个农庄?创办农庄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就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了。13岁那年,我跟着我哥做蔬菜生意,把当地出产的农产品运到杭州去卖。后来,我买了一辆车开始跑运输。到32岁时,我已拥有了一个运输队了,手下有60个人。没过多久,我又开始做工程项目,拉起了一支建筑工程队,收入还挺不错。1987年那年,村里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将我们这些在外闯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召集在一起,商讨如何开发由钱塘江围垦出来的几百亩滩涂的事。开始我也很犹豫,觉得压力太大。后来村干部找我谈话,希望年轻人为村集体多做一些贡献,我想想也对。其实,农庄到1988年1月1日才开始正式运作,前期都是准备工作。刚来的时候,一缺资金,二无技术,要在刚围垦的滩涂上进行农业开发性生产,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好在萧山区政府、区农业局、省农科院的领导和专家一起为我们出谋划策,搞规划。我们根据专家们提出的“主攻水果、水产,发展蔬菜,配套林网,综合开发,优化结构,良性发展,提高效益”的生产发展思路,种了50亩梨,30亩桃,还种了些葡萄、西瓜、水稻等,同时围了200亩鱼塘用来养鱼。1996年,我们投资100万元,尝试搞休闲观光农业;1998年投资120万元,引进了日本梨棚架栽培技术;1999年投资150万元,与周边部队农场签约承包土地500亩,进一步扩大水果生产规模;2002年又投资400万元,扩建梨棚架栽培300亩,新建冷库550立方米,并创办了晶星都市村休闲中心和农产品保鲜加工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把这片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滩涂改造成了“田成块、塘成方、路成荫、渠成网”的现代农业园区。
  问:你怎么会想到做休闲农庄的?
  答:从1995年开始我们承包了农庄的经营权,一开始我们只是用来种地,没想到要搞休闲农庄。只是把钱用在一些最简易的设施上,希望通过设施农业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后来,我们在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上做文章,在农业设施改良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农业品牌,提高精品产量。同时开拓市场,现在已能年产各类晶龙牌农产品5000余吨,其中1500余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实现产值3800余万元,创利税200多万元。大约1999年,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我们尝试开发农家乐项目,如钓鱼,提供农家饭等。不久,我们发现城里人还蛮喜欢来农庄吸吸新鲜空气、吃吃农家饭,到池塘边钓钓鱼、散散心、摘摘果、拔拔菜等。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因地制宜地利用精品果园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和水产生态养殖基地等资源优势,开发观光休闲、垂钓等娱乐项目。2002年,我们创建了晶星都市村休闲中心,这个集垂钓、观赏、品果、游览、采摘、棋牌、会议、餐饮、购物服务等一体的休闲服务中心,使现代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在给都市人提供亲近绿色、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品尝新鲜农产品、购买绿色农产品的机会。
顽强毅力攻难关,坚定信念不动摇
  问: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曾经想过要放弃吗?
  答: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一个搞企业的人,如果萌生放弃念头,那肯定是不会成功的。经营者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大的责任感很重要,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像我们搞农业的,最大的困难主要是资金短缺和自然灾害等,要解决这些困难,经营者首先要有一个富有远见的规划,比如抽调大量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中,提高抗灾能力。每年我们还会预留一定的储备资金,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如2007年遭遇台风,损失很大,2008年又遇上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就用预存的一部分资金发工资,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渡过危机。到2009年,我们的效益就慢慢回升了,2010年的效益就更好了。
  问:你们的产品一般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答:内销主要依靠互联网和电视宣传,外销也是国外的一些客户觉得我们产品质量好,就一直与我们保持购销关系。在浙江,我们是唯一一家出口蜜梨的农庄。我一直坚信农产品要提高效益,产品质量一定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农庄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所以销售状况一直比较平稳。现在的关键是要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做强、做大、做好我们的品牌。
  问:农庄的部门规划是怎么样的?平时是怎么管理的?
  答:我们农庄原有四个部门,分别是水果部、水产部、蔬菜部、休闲部,每个部门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现在我又增加了一个市场部,专门负责销售。我们是股份制企业,一般10-15天召开一次管理人员会议,汇报上一阶段工作,布置落实下一阶段工作,对遇到的问题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群策群力。在技术上,经常邀请日本、韩国、台湾等农业专家和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农业厅等有关专家来农庄实地指导和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目前我们农庄已有80余人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
休闲观光新农业,产业效益顶呱呱
  问:相比其它的农业企业,你觉得农庄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农庄的成功运作给当地农户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首先是2007年6月,我们通过了GAP认证,是浙江省首家通过GAP认证的企业。通过实施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制定“晶龙”蜜梨标准及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栽培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基地蜜梨的产量和质量,“晶龙”蜜梨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省十大名梨、浙江省名牌产品。除此之外,我们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垂钓、游览等休闲娱乐项目,拓展农业的功能。2009年农庄共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创产值480万元,创利4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示范基地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就业。我们每年招收外地农民工150余人,从事果园培育工作,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而且基地的土地属于滨江区西兴街道星民村,我们每年要向村里缴纳土地租金100多万元,不但壮大了星民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也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问:人们都说搞农业又苦又累,你也这么认为吗?从你的创业经历来看,你觉得农民创业致富的关键是什么?
  答:看到今天的成功,我觉得创业过程中所有酸甜苦辣都是值得的。可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地位的改变,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受到他人的尊敬。有时候在办公室干累了我就去果园里干点活,一年四季有做不完的农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让我感觉越活越年轻。我认为农民若要创业致富,两个方面很关键,一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要有工业化经营和园区化管理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只有标准化管理、科技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才能有更好的效益。
毛文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