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农机化

陆国平:农机手的贴心人

  陆国平,海盐县农机监理站副站长、嘉兴市“红船先锋”优秀共产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农机推广等各项工作,带领监理站干部职工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他以热情的服务,推动该县农机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实力、拓服务、促增收,赢得了农机手们的赞扬。
用先进技术武装机手
  机手致富靠什么,先进装备与技术不可少。近年来,陆国平带领同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新颖、环保的农机具,用科技武装机手。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机装备急需向集成、高效、多元化发展。陆国平审时度势,积极推动耕作、收获、植保等生产环节农业机械的更新,鼓励机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大中型耕作拖拉机逐渐取代小型手扶拖拉机,用高性能稻麦联合收割机取代打稻机,用高效植保机械取代传统背负式喷雾器,粮油生产中耕作、植保、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海盐县新增农业机械4200多台(套),投入资金793.2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
  近几年,陆国平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作为重点,采取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举措,引导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推广机插技术。2010年,该县机插水稻1.3万亩,带动插秧机作业收入比上年增收55.9万元。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还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按每亩增产20公斤计算,全年可助农增收77.9万元。
  此外,他还积极推进油菜机收、粮食机烘等技术与装备的推广,为机手增收增添了强劲动力。
力推农机合作社发展
  在陆国平看来,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机化发展和机手增收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他注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陆国平倾注了大量心血。跨区作业,是近年来机手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机手作业效率,陆国平积极组织当地机手到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并做好后勤保障。他还与同事一道,到外省作业一线,了解作业情况,并与当地农机部门交流沟通,帮助解决跨区作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海盐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地农机服务组织的“领头羊”,在陆国平的帮助指导下,到去年已组织6次上规模的农机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增收938万元。今年上半年又组织35台收割机到江苏、安徽收割麦子,增收58万元。
  为拓展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陆国平还与农机专业合作社一起尝试推出多种服务模式,“土地托管”、“全程服务”等服务模式受到农民欢迎,为合作社的发展探索出了有效途径。
当好农民的技术“保姆”
  在工作中,陆国平采取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平台前移的做法,和该站农机技术人员一起下乡入户,传授农机新技术,帮助农机户检修机具。
  今年6月,大雨袭击海盐,持续降雨导致收割机难以下田作业,13.9万亩麦田有近一半尚未收割,出现了穗芽、倒伏、霉变等现象,农户焦急万分。
  灾情就是命令。陆国平带领农机技术人员把小麦抢收和晚稻抢种作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他带领有关农机合作社社员,开动248台收割机冒雨帮农户抢收,还紧急从外地调入300多台收割机,满足农户机收需求。为使外来农机作业手安心工作,他主动联系解决吃住问题,并送上毛巾、面包等生活用品。在抢收小麦的同时,他与技术人员提前检修全县43台插秧机,全力做好机插作业准备。
  他还经常结合农忙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全县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进行检修、保养,带头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去年海盐县农机监理站共培训机手283名,大大提高了一线作业机手的机具操作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