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历来是我省农业大市。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金华人民,在八婺大地上创造了农业领域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当前,浙江现代农业正以“两区”建设为大平台快速推进。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金华敢为人先,在无经验可循的“两区”建设道路上大胆创新,推动金华现代农业破浪前行、加快转型。短短一年多时间,建设的热潮席卷各个县﹙市、区﹚,为我省农业“两区”建设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生态化设施化生产方式焕然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被定义为我省农业发展的标杆。“两区”内的农业生产怎么发展,成为摆在金华面前的新课题。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汇聚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生态循环的发展方式,是金华“两区”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在建设中,该市始终根据生态优先、联动发展的原则,走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之路,破解种养业相互脱节、循环链条断裂等难题,努力打造一个又一个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的汤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在该园区的佳乐九峰生态奶牛养殖场,目前已建成了一个占地172亩,存栏奶牛1000头,年产鲜奶3600吨的现代化奶牛场。牧场周边现配套有2000亩牧草基地、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40亩苗木及3600亩有机茶园,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
据了解,目前该园区已将沼气工程、良种奶牛场、牧草基地、蔬菜基地、果园苗木基地、绿色茶园基地等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奶牛养殖牛场粪便和牛尿冲洗废水进行干湿分离后,废水用于制取沼气,沼液用于浇灌牧草、苗木、蔬菜和有机茶园,沼渣和粪便用于制造生物有机肥和种植蘑菇。目前,该园区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已带动周边3800余户农民从事茶叶、苗木等产业,每年可节支增收160余万元。
金华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在“两区”建设中,金华除了走生态循环之路外,还重点突出设施装备的先进性,用最新技术和装备武装“两区”。
“两区”建设开展以来,金华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目前,该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4.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3.5万亩,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该市以提升机械化水平为抓手,已建成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23个,建成粮食烘干中心14个。到
2010年,该市农作物耕
种收综合机械化水
平达到48.4%,
其中机耕水
平达到
93.7%,机收水平达到43.5%,水
稻机插面积16万亩,并呈加速发展态势。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式推陈出新
农业的规模效应,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不变更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农民固有的“守土”情结,更好地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成为“两区”建设中的又一道坎。
兰溪市推出的“土地虚拟化”流转,为推动“两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探索出了宝贵经验。针对农民“守土”意识有所差别的实际,该市尝试在推行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自愿流转的农户有固定的农田面积,没有确定的农田位置;不愿流转的农户,在整片流转农田的范围之外,置换相当面积的农田。以赤溪街道横村畈功能区为例,土地流转率达到了80%以上,基本消灭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在这一办法的推动下,兰溪市去年新增土地流转12.07万亩,同比增长20.4%,全市累计土地流转71.12万亩,占全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3%。经营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780户,总面积达16.8万亩。
关于谁是“两区”建设主体的问题,金华市也用实践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该市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作为“两区”建设的主力军。
为培育壮大“两区”经营主体,该市在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两区”建设。东阳市引进工商资本投入“两区”建设,使全市90%以上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等建设主体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到2010年底,金华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4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3家),实现销售收入130.1亿元,带动基地农户75.4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3.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达到了2324家、社员12.1万名。
经营主体的壮大,有力推动了产业要素向“两区”集聚,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制度化服务化保障体系万象更新
根据规划,金华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建设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此,金华市建立了制度保障、政府引导等政策机制,为“两区”建设保驾护航。
在建设资金上,市财政每年整合安排2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市区“两区”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粮食生产、土地流转、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农机项目、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扶贫开发、农村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等扶持资金,统筹用于农业“两区”建设。目前,全市已整合农业“两区”建设资金近4亿元。此外,该市还探索以园区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机制,拓宽园区建设的融资渠道,帮助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在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的同时,该市还努力加快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实现服务机制创新,为“两区”建设高效能运行打好坚实基础。
该市农业部门把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服务于“两区”生产的平台,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两区”建立首席农技专家和责任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服务体系,逐步推行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志,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产地监测和药剂监管力度,努力形成优质优价的导向机制。
在“两区”建设中,金华还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快各地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确保“建得起、卖得出、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