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业两区建设

四方借力建“两区”

  •   临安,作为杭州的后花
      园,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农业开发示范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和国家森林城市。
      近年来,临安农业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提升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抓手和支农资金集中投入的主平台,加快了临安现代农业建设。
      目前,临安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4万亩,在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启动创建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在建和启动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9个,“两区”建设正在全市范围内强势推进。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临安市将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和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大都市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发展,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期间,临安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两区’建设,从而引导政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两区”建设集中……”临安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李文钢信心满怀。
    借力科技创新
    打造大都市粮食硅谷
      自2008年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来,临安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挥功能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年临安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超级稻”示范县,2010和2011年被浙江省列入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水稻万亩示范片。近年来,临安将科技注入农业生产,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积极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机械插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先进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着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扶植发展水稻规模经营。通过培育壮秧、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湿润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目前,功能区内中浙优1号等良种覆盖率达100%、五统一服务率达90%、科技应用率95%以上。“十二五”期间,临安市政府将以建设粮食功能区为抓手,每年整合不少于600万元的资金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加大财政投入,扶持粮食功能区建设。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带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1万亩,产量8.7万吨,产值2亿元。
      在崇山怀抱里的临安,正在以山为魂勾画着一副“五谷丰登”图,临安是名副其实的粮产高地。
    借力区域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
      临安境内苕溪流域、天目溪流域、昌化溪流域分别位于市域东部、中部、西部,产业发展各具特色,是临安农业的主产区,也是临安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三大现代农业综合区。
      依托三大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临安市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苕溪流域农业综合区重点发展笋竹、花卉苗木、蔬菜、瓜果、茶叶等产业;天目溪流域农业综合区重点发展畜牧、茶叶、蚕桑等产业;昌化溪流域农业综合区重点发展山核桃、高山蔬菜等产业。三大流域将建设成为多产业联动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功能区。苕溪综合区内的玲珑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将玲珑街道前山、双源、高源、祥里等村原有蔬菜基地联点成片,建成高标准蔬菜示范区2900亩,形成了临安近郊蔬菜规模优势产区,年产蔬菜1万吨,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
    借力“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菜篮子”
      2011年,临安市结合杭州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临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五年倍增计划》和《临安市生态畜牧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市政府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200万元和5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畜牧产业发展,通过蔬菜产业“生产能力提升、质量标准推进、公共品牌培育、产销对接深化、科技创新带动”五大工程和畜牧产业“良种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安全化”五大提升工程建设,力争五年内建成3万亩山地蔬菜生产基地和1.5万亩城郊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提升改造2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全市蔬菜、畜牧产值分别达到6亿元和12亿元,实现产值翻一番。
    借力山地资源 发展生态牧业
      畜牧业是临安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临安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场),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得到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并作为创业创新优秀典范在全省推广。目前,全市建有生态养殖场(小区)29个,规模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达90%以上、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位于天目溪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太阳镇,将区域内粮食生产功能区、种养业基地和有机肥厂有机结合,探索和建立了畜禽—沼气/沼液/有机肥—种植业、水稻—稻草—竹笋等多种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被列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