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农业两区建设

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完成引资31.5亿元

慈溪瞄准世界前沿建“两区”

  •   □通讯员 毛玲洁
    近日,正大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
      限公司在其开发的万亩水稻种植区开始试种首季800亩单季水稻。这标志着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单季晚稻正式进入播种阶段。能在半年内将杭州湾这块盐碱地变成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这在宁波农业史上是首次尝试,也是慈溪市推进“两区”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据了解,目前这批首季试种的水稻已基本插种完毕,预计10月下旬可收割。
      在推进“两区”建设中,慈溪市瞄准科技前沿,引导世界资金投入,高标准、大手笔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去年,该市先后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浙江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落户杭州湾现代农业综合区,累计招商引资31.5亿元。泰国正大集团还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的正大杭州湾(慈溪)投资有限公司,分别设立了水稻种植、蔬菜栽培、基础建设等相关子公司,开展800亩滩涂水稻种植、100万羽蛋鸡养殖和4000亩蔬菜种植等项目建设。
      至今,慈溪市的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已成为我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逍林农业综合区和长河农业综合区也已完成规划;1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7个精品园建设已列入宁波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3年,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去年初开始,慈溪市全面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取用2-3年时间,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科学、综合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把慈溪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推进“3320”工程建设,即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综合区、慈溪市逍林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慈溪市长河现代农业综合区),30个宁波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区与特色农业精品园和20个500亩以上慈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在具体规划上,力求四注重:一是注重与规划相衔接。根据《慈溪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相衔接,科学布局,合理选址,使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一个、保护一个。
      二是注重特色发展。该市结合实际,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科学安排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引导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使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一个,发展一个。如逍林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重点建设城郊型的果蔬产业园区;龙山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以种子种苗为主导,规划辐射带动慈溪东部蔬菜基地;周巷蜜梨精品园则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蜜梨产业。
      三是注重领先发展。在建设中,该市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技术,使园区成为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先行者。长河智慧农业精品园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农业装备,进行种子种苗培育、绿色瓜果栽培和水产仿野生养殖,实现了蔬菜种子的自动感知检测和智能控制。
      四是注重产业融合。该市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布局生产、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农业项目,重点发展农超对接,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中的园区都建立了良好的产销链接机制,同时,杭州湾现代农业综合区和龙山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等园区中都设置了休闲观光区块,使园区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也成为人们城郊休闲的好去处。
    农超对接,7万亩基地货畅其流
      在园区建设中,该市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产加销衔接等方面做好文章,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至去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3.38万亩,占全 市 土 地 承 包 地 面 积62.15%,50亩以上规模经营和委托流转比例分别达45%和60%。二是建设规模产业基地。全市共建成200亩以上优质农产品基地286个,面积15.78万亩,其中15个基地列入宁波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面积7.72万亩。三是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一方面,坚持扶强扶优,实施强龙工程。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宁波级42家,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至今,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5个,专业协会26家,现代农场490个。四是创新产销联结机制。该市以产业为纽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购销专业户、规模种养大户等不同利益主体,根据利益需求结成利益同盟,大力推广“超市(农批市场)+公司+农场(基地、园区)”、“超市(农批市场)+合作组织+农场(基地、园区)”等组织形式,通过企业自建基地、加盟农场、订单农业、农超(批)对接等模式,将产加销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在上海、北京、杭州、无锡等地建立慈溪农产品展销中心,年销售额超亿元。同时在省内率先实施“农超对接”项目,近7万亩基地与华润万家、麦德龙等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对接,年销售额超3亿元。畅通的产销链,使园区更加有效地与市场实现对接,为提升园区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保障。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园区,引资31.5亿元
      在“两区”建设中,慈溪市还整合资源,集聚各类要素,切实增强园区发展活力,提高建设成效。一是集聚项目。该市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要科技项目等重点项目集聚到现代农业园区中,将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向综合示范区倾斜,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内就集聚了1个万亩水稻种植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6个精品园;长河现代农业综合区汇集了1个国家4A级旅游示范点和4项重大科技攻关及科技园区项目。
      二是整合资金。该市规定,对列入宁波市级及以上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市财政给予1:1配套,同时每年在产业政策中安排资金,扶持基地园区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建规模在200亩以上的绿色产业基地,每亩补助50元;对推行规范化建设的绿色产业基地,每个补助5000元;对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补助1万元;对新创办的规模50亩以上的农场每家补助5000元等等。今年,该市财政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扶持资金将达2500万元。
      三是加快招商引资。坚持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如今,该市在杭州湾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浙江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越(慈溪)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宁波牛奶集团等5家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落户,累计完成招商引资31.5亿元。泰国正大集团还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美金的正大杭州湾(慈溪)投资有限公司,分别设立了水稻种植、蔬菜栽培、基础建设等相关子公司,开展800亩滩涂水稻种植、100万羽蛋鸡养殖和4000亩蔬菜种植等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