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业两区建设

鄞州:坚持四轮驱动推进“两区”建设

  •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按照‘高效、生态、优质、高产、安全’的发展要求,以科技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强区、新型农民培育强区、种子种苗工程强区、生态循环农业强区、精品农业强区、信息农业强区。”这是宁波市鄞州区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中的一段话。
      透过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鄞州人已经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该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阵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鄞州人正把政策保障、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和农民培训作为农业两区建设的四个轮子,并示范带动鄞州的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政策之轮:
    “两区”建设的大脑很发达
      目前,鄞州区已把农业“两区”建设工作上升为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决策事项,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两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做到重大事项有领导分管、指导和协调,统筹协调有专人负责,使该区“两区”建设工作犹如有了大脑的指挥,得到了有力有效的推进。
      一是合理布局,提高品位。在“两区”建设中,鄞州人立足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优势进行定位,在抓粮食生产、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与产业、文化、旅游观光的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由生产型向生产与销售、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的多元化发展,以促进该区都市农业的深化发展。
      二是集中财力,加大扶持。该区加强对“两区”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对园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填补省、市、区空白的项目,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将园区内优质企业纳入财政担保贷款范围,优先吸纳评选园区内的科技型和加工型企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鄞州区已有31万亩土地实现了有效流转。在此基础上,该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继续抓好园区土地流转服务,鼓励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四是加强管理,创新发展。“两区”建设呼唤先进的工业化园区管理运作模式,按照“突出市场机制、理顺政企关系、鼓励机制创新”的理念,鄞州区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好有关农业园区的各项工作,在软环境服务配套方面,不断出台优惠政策。
    服务之轮:
    “两区”建设的环境很友好
      近年来,鄞州区农林部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效能,为鄞州“两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农技服务方式。为使农技人员服务“三农”制度化,鄞州区实施了农技人员责任制度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农业科技人员联场联户,为加快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研发基地、培育新兴的农技创新和推广力量努力。
      完善提高“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为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区,该区农林部门全面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共落实了7位局领导、10位首席专家和80余位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一对一”对口联系服务制度,提供实施方案编制、品种推广、病虫防治、质量监管、项目竣工验收、绩效评估等全程服务。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提高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技推广力度,为“两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增强农户吸纳科技的能力。
      此外,鄞州区还将继续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生猪、大棚种植等基础性、风险性产业进行优先保险,进一步扩展保险层面和险种,增强特种养殖、果蔬花木等特色产业和规模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基建之轮:
    “两区”建设的筋骨很强健
      近年来,鄞州区在增加农业投资、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方面狠下功夫,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记者从鄞州区农林局了解到,下一步,该区将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业产业化布局。该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今后几年,鄞州区将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要求,强势打造姜山、滨海、章水等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鄞州特种水产养殖,滨海畜牧养殖等20个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洛兹特色精品蔬菜示范园,椿霖水产养殖基地等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现代化设施及先进科技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
      大力提升农田地力。今后几年,鄞州区将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区建成一等标准农田25万亩。深入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结合测土配方、推广有机肥等措施,让全区60万亩次农作物实现“按需吃肥”;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标准规范和指导农产品生产,用标准规范生产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减少有害物质,推动全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该区采取政府扶持与项目引导的方法,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提高农机科技对高效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农副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和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机插(播)率达到60%以上,机耕、机收率达到100%。
    培训之轮:
    “两区”建设的主体更先进
      在“两区”建设中,鄞州区非常重视农民培训工作。他们着眼于农民培训制度化建设,建立起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深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转业培训和学历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该区还依托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参训农民数量继续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扩大培训对象层次和学习领域,使农民培训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为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科技综合运用能力;积极争取新型农民优惠政策扶持青年农民,鼓励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继续对就读浙江省农广校中等农科(种养殖)专业教育学生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创业新型农民实行补助政策,2010全年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831人次;与此同时,该区针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技术滞后的实际,在抓好一事一训基础上,对高效产业从业农民开展系统性培训,从把握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出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为农民致富提供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