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秀洲区地处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资源丰富,乃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但该区北部王江泾、油车港两个镇和新塍镇部分区域地势低洼,农田常年积水,给农作物生产带来困难。如何把“水患”变成“水利”,解决北部农业生产难题?秀洲区因势利导出新招,依托北部渔业资源优势,提出开发北部湿地农业的思路,通过推行水生种植、种养结合等生产方式,突破北部湿地农业发展瓶颈,取得明显成效,湿地农业成为秀洲又一张“新名片”。
渔业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该区通过推进鱼塘改造、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措施,全面提升渔业生产能力,拓展渔业功能,延长渔业产业链。三年共投入资金6658.5万元,完成标准鱼塘改造4.01万亩,推广青鱼、鱼(虾)鳖混养、轮养等水产生态健康养殖面积3.33万亩。2010年全区渔业总产量达2.46万吨,渔业总产值4.34亿元。青鱼年加工量达25万条,产值5600多万元;青鱼加工园区和浙北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正在规划筹备中。
水生蔬菜破解湿地种植难题
该区通过引进品种和主体、示范推广、订单收购等措施,带动农户种植水生蔬菜,目前全区种植莲藕、南湖菱、茭白、慈菇等水生蔬菜面积已达2.182万亩。王江泾镇规划建设10公里莲藕观赏带,开发观光旅游业,已有初步成效;该镇洪典村整村流转土地2317亩,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道路、渠道、泵站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以种植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特色村;太平村建成了100亩水生蔬菜休闲观光基地,引进观赏性花莲、宜采摘的籽莲、藕莲和芡实等新品种,建造曲桥长廊、凉亭垂钓等景点,成为市民游览观光的好去处;王江泾镇莲泗荡公园引进盆栽观赏藕200盆,增色不少,结合江南网船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油车港镇南湖菱种植已成相当规模,正在筹划举办南湖菱文化节。
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该区从生态循环利用的理念出发,探索湿地区域种养结合生产方式,达到修复生态、提高效益的目的。从2009年起该区开展了“莲藕+泥鳅”、“莲藕+黑鱼”、“莲藕+锦鲤”、“南湖菱+黑鱼”、“南湖菱+甲鱼”、“水稻+龙虾”等多种种养结合方式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区已建成菱鳖、菱鳅、藕鱼、藕鳅、稻田小龙虾、稻田泥鳅等水生种养结合模式示范点6个,面积1000多亩。种养结合主要包括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养殖鱼类为辅和以养殖鱼类为主、种植水生蔬菜为辅两种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即是通过植物对水体营养及有害物质的吸附转化作用,净化水体环境,使养殖鱼类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生长环境,达到生态、循环、高效之目的,是当前秀洲区开发湿地农业的重要途径,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010年“莲藕+泥鳅”、“莲藕+黑鱼”两个种养结合示范点,每亩净收益达4000元以上,是种植水稻500元左右亩净收益的8倍!“南湖菱+甲鱼”、“莲藕+锦鲤”的生产效益都超过种植水稻,一般亩净收益在4000元以上。
秀洲区北部湿地农业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标杆。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开发水生蔬菜加工、拓展销售市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争取到2015年,北部5万亩湿地规划区内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年增农民收入2亿元;把北部打造成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都市型湿地农业综合区,建成一流的集“养殖、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