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龙华
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坦上村郑华丽等4名种粮大户这几天正忙着给128亩水稻排水、施肥,尽管入梅后,接连下了3场大暴雨,给水稻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他们对今年夺取早稻丰收仍充满信心。
这128亩早稻田原来都是柑橘地,由于地势低洼、屡受冻害,长期处于半荒芜状态。去年,该区兴起“两区”建设后,郑华丽等5户农户承包了这片闲置橘地,并修建了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改良土壤,种上了早稻,并参加衢州市早稻高产竞赛。等到收获时,没想到亩产竟达482公斤,相当不错!
自去年启动“两区”建设后,柯城区将此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重点放在柑橘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强“三低”橘园改造,鼓励农户对低洼、低产、低质橘园退橘改种,变成高产出、高效益、高质量的示范区,至今全区已投资1.6亿元,启动建设1个综合示范区、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8个精品园区,新建道路15000米,渠道4700米,排灌水沟2900米,新增设施钢架大棚16.1万平方米,其中连栋大棚1.4万平方米,新增微滴灌面积3000多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起了坚实的保障。今年5月初,省政府督查组检查后对柯城区的“两区”建设给予一致肯定。
科学规划,
力求“三个突出”
规划是龙头。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该区精心编制了《衢州市柯城区城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并力求“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性。在规划中,该区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编制《柯城区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规划》,科学谋划园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同时,多方征求意见,委托专家论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特色。该区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发挥区位优势,启动建设食用菌菌种培育服务中心、山地蔬菜配送服务中心、城郊蔬菜自产自销交易中心、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等四大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城郊、城南、城北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集群;发挥主导产业规模优势,打造柑橘精品园区,目前有3个已列入省级柑橘精品园区,面积达2.2万亩,年产柑橘3.3万吨,年产值可达6400万元;发挥冷水资源优势,发展以鲟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业,目前,鲟鱼产业示范园区已列入我省第一批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去年该示范区的鱼子酱产量达13吨,今年将增加到20吨,加工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三是突出生态化。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该区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如衢州市丰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玉米—肉牛—食用菌—果菜”模式、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猪—沼—菜(果)”模式、石梁镇中央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废料发酵有机肥—果”模式等。这些模式实现了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
整合资源,
增强发展后劲
在园区建设中,柯城区注重项目支撑,整合项目资源,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柑橘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区现有柑橘种植面积20万亩,常年产量30余万吨。但是近年来,柑橘受市场、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大。为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该区把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重头戏,一方面抓品质提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5万亩柑橘出口基地;另一方面抓转型升级,计划用5年时间,把5万亩低洼、低产、低质的“三低”橘园改造成高产出、高效益、高成长的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已改造“三低”橘园2.1万亩,退橘改种1.2万亩。
二是与废弃园地改造相结合。柯城区有低效园地、低丘缓坡地6万多亩。该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废弃园地改造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废弃园地,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更多的立地空间,同时还能把土地开发整治获取的指标,进行有偿调剂,增加收益,并投入“三农”,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目前,全区共投资1.2亿元,实施项目55个,面积2.87万亩,其中千亩以上4个,500~1000亩8个。
三是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该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通过宣传引导、政策鼓励、典型带动等形式,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流转。同时,建立土地流转储备金制度。区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乡镇(街道)连片流转土地前期启动资金的周转。在流转过程中,兼顾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共同利益;在流转时序上,采取先流转后开发的办法,即先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村,再进行统一开发,以维护农户利益,并确保开发质量;在流转价格上,一般以稻谷量为标准,同时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在流转年限上,一般是5至10年,投入大的设施农业可延长至本轮土地承包最后期限。至今,全区已流转土地经营权4万亩。
政策扶持,
大力培育新型主体
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休,是该区推进“两区”建设又一举措。
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落实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重点扶持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主体。目前全区有种养大户近900户,专业合作社461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
二是鼓励做大做强。该区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设施装备、农机购置、种子种苗、技术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种养能手做大做强,创建名牌,打响品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突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外来投资主体。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该区着力引进一批资金实力强、技术先进、市场大的外来投资主体,提升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目前全区共引进现代设施农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5亿元,面积达5000余亩。
强化服务,
有序推进园区建设
柯城区把“两区””建设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区里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农业、财政、交通、水利、农开办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现场会、推进会等多种形式,推动“两区”建设。为强化园区建设服务,还建立了区领导联系制度,每位领导联系各类园区,帮助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确保“两区”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