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新佳果专业合作社打起“原生态”牌

“烂糊桃”成了抢手货

  “甘老板,看在我们多年合作的情分上,这次你一定要给我多留点货!”“金友,我这里顾客催着要货,价格每公斤10元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明天给我100箱?”……“对不起,我们合作社这几天的桃子已订购一空。”日前,正在采收“烂糊桃”的台州椒江区新佳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金友接连不断地接到顾客打来要货的电话。后来,实在没有办法,甘金友只好把电话挂了。
  眼下,正是桃子上市季节。由于今年桃子丰收,一些地方出现桃子销售难,以及销售商趁机压价等现象,但是,笔者在新佳果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现象,因为要货的客商太多,种植户开始限售,销售商即使出精品价来订货,也达不到需要订购的货量。那么,同样是桃子,缘何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呢?
消费者青睐“原生态”水果
  青色的西红柿一喷就变红,小小的猕猴桃一抹就变大……今年以来,随着媒体纷纷报道,一些果农为了使时令果蔬提前上市或增产,使用膨大剂、化学催熟剂等,引发人们新一轮对果蔬食用安全的担忧。据了解,一些“问题水果”都是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等,甚至出售中也使用着色剂等。“问题水果”事件陆续曝光以后,那些以前一直受消费者欢迎的颜色艳、卖相好的水果销量开始下降,一些消费者转而购买“朴实无华”的水果,那些留有枝叶的“本色”水果更被消费者看好。这说明了消费者消费观念开始更新,不再以“以貌取果”。
  精明的种植户看出了商机,干脆打出“原生态水果”的牌子,招呼消费者。一位消费者告诉笔者,她们是专门到合作社购买桃子的,就是冲着这些桃子没有用催熟剂和膨大剂,保持原生态的特点。笔者在新佳果专业合作社桃子生产基地看到,表面好像涂上一层泥土的“烂糊桃”,颜色暗淡、卖相并不漂亮,与那些颜色鲜艳、卖相漂亮的桃子有着很大的区别。甘金友说,不要小看“烂糊桃”,口感比卖相漂亮的桃子要好得多。笔者剥开桃皮,尝了几口,果然又脆又甜,而且汁特别多,回味无穷。的确,“烂糊桃”并不烂糊,只是品相暗淡了一些。
“烂糊桃” 种植与众不同
  为了达到绿色、优质、高产的目的,该合作社聘请博士生导师、高级农艺师作指导,特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严格按无公害桃子标准组织生产。在品种选择上,先通过引种、试验、选育,挑选出适合当地盐碱地生长的新川中岛、湖景蜜露等优质种桃。在施肥上,以施用饼肥、栏肥等有机肥为主,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喷药上,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如阿维菌素、好力克等农药,并辅之以物理、生物杀虫技术。在栽培上,实行有计划的“生草法”生态栽培技术,一方面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另一方面利用杂草覆盖地面、墩面,冬天起保温防冻作用,夏天则保湿降温……尤其是,为了种出“本色桃子”,该合作社舍弃套袋技术,让桃子在阳光、雨露中自然生长。由此,种出与众不同的“烂糊桃”。 陈道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