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这意味着未来4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增长50%到65%,这无疑对全球农业提出严峻考验。
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第三届中欧农业研讨会上,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认为,世界粮食安全正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世界性“粮荒”——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引发了全球更加关注粮食安全。
在研讨会上,荷兰泽兰省副省长贝费伦指出,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更加凸显。世界银行统计表明,到2030年,发展中世界的城市和城镇人口将占世界城市人口的81%,加大了全球粮食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恶化也导致世界性粮食产量缩水。”英国苏格兰农学院土壤和作物系统部主任克里斯蒂·沃特森博士表示,沙漠面积的日益扩大、水位下降及气温升高,被认为是粮食产量缩减的主要原因。
此外,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粮食产量在21亿-25亿吨间波动,其中中国、美国、印度3国约占到一半。而世界缺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可用“丰年有余,灾年不足”来形容。特别是受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大环境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脆弱。而世界粮食贸易竞争激烈,致使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此外,农业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据悉,目前我国污染农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农田中有机农药残留量高达50%-60%,有机废弃物总量高达40亿吨。“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靠天吃饭’问题没有解决。”吉林省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春说。
面对世界性的“粮荒”问题,如何既保护环境又加强粮食安全应引起各国政府重视。克里斯蒂·沃特森博士表示,“应对这些挑战,高效、环保、健康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荷兰驻华使馆农业参赞贺孟可认为,成本控制下的作物产量突破和可持续高产、超高产已成为研究重点,“未来粮食生产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这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核心所在。”
(据新华网 何悦 王猛/文201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