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高猪价时代的冷思考

  □本报记者 陈小平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攀升,创下18年来历史新高。养殖户们一边开心地数钱,一边暗暗担忧:这好日子还能过多久,因为这些年来猪价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大多数养殖户都亲身经历过。
  高猪价不但引来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牵动着省领导的心。8月17日,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来到我省重要的生猪产区——杭州市萧山区调研生猪生产,冒着酷暑亲自踏栏查看养殖情况。
  省领导关切的询问声里,除了保障供应的硬性要求,还有稳定生产、避免产业大起大落的殷切期望。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我们的确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下我省的生猪产业。
猪价为何创下新高
  上半年,我省生猪存栏1328.59万头,出栏肉猪1153.51万头,分别同比增长2.27%和1.69%。与生产的增长更让人关注的,当然是价格。据全省13个生猪价格实测点数据分析,8月11日,全省待宰活猪集市均价为每公斤19.57元(外三元为20.21元),均比年初上涨45%,同比分别上涨54%和53%,创下了1994年来的历史新高。
  猪价创下历史新高,直接带来了养殖的高效益。据对全省540户养殖户成本监测,今年1月至7月,肉猪头均养殖利润约为450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0元左右。
  据专家分析,今年猪价暴涨,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除生猪产业自身波动影响外,有三个原因最值得关注:一是受全国生猪产业转型的影响,散养退出加快,而规模养殖并没有相应跟上,导致生猪供应跟不上消费的刚性增加,生猪供应总体呈现阶段性紧平衡;二是养殖成本上升,这是最看得见的因素,据对全省540户养殖户成本监测,饲料同比上涨25%,人工水电成本同比上涨22%,仔猪成本同比上涨32%;三是受今年年初持续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生猪产区发生仔猪传染性腹泻,母猪怀胎率、仔猪成活率下降,导致供应偏紧。
  那么后市会如何呢?根据农业部监测,全国母猪存栏量从今年5月份开始上升。根据生产规律,从母猪下仔到肉猪出栏,一般需要6个月时间。如此推算,全国生猪供应增加最快应该在今年12月以后。另外,各级、各地出台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真正转化为实际供给能力,也需要一定时间,加上天气转凉消费增加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我省猪价与全国类同,总体仍将处于高位,供应将稳中有升。
猪价高企该做点什么
  市场经济,成功的经营者总是未雨绸缪。目前虽然猪价较高,但养殖户们心里很清楚,猪价总有一天会滑落,最终走向理性。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养殖户被动地享受了高猪价的“福利”,也在被动地等待着猪价低迷的无奈;而有的养殖户却能充分利用高猪价时代的“红利”,夯实产业基础,实现持续发展。且来看看这些养殖企业,在猪价高启时代,他们在做什么?
  浙江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技术力量,共同研究利用新鲜猪粪养殖蝇蛆的技术,先后突破种蝇高产繁殖和阳光大棚一年四季养殖蝇蛆等技术难关,项目取得很大成功。蝇蛆养殖周期仅5-7天,经处理后的猪粪水分小于50%,有机质营养浓度提高50%,蝇蛆经微波烘干后成为高档动物蛋白饲料,供不应求,猪粪生产高档有机肥料,探索了一条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而在浙江新东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全自动、全封闭成套养殖设备,建成了全价颗粒料生产系统、自动送料饲喂系统、GPS种猪管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有机肥配套系统等12项生产管理系统,还建立了饲料原料、污水处理、动物防疫三个监测站,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管理水平,为科学防控疫病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诚然,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升级,都是需要投入的。在猪价高企时代,利润可观,此时加大投入,对养殖者来说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客观上也更有能力。今天的投入,明天一定会有回报的。趁着眼下生产形势好,加强一下猪场的饲养管理设施,改善一下防疫条件,更新一下品种,哪怕是加强下人才队伍建设……总之,你不能辜负了高猪价时代的大好时光。
稳定猪价些许建议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对生猪产业最担心的还是不稳定,这些年猪价暴涨暴跌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伤害,也给产业管理增加了难度。这种大起大落,除了市场的因素,恐怕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略。
  在这次调研的座谈会上,养殖户们可算逮着机会向省领导“诉苦”了:他们想扩大规模,没有地;他们努力治理生猪排泄物,却还时不时被投诉;他们的养殖场发展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被告知,这是禁养区,你不能养了,得搬迁。无地可养,自然谈不上保障供应;生产不稳定,价格也自然稳定不了。
  有专家表示,畜牧业用地难和环境因素制约,重大动物疫病、畜产品安全隐患以及产业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生猪产业长远发展的两大因素。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猪产业发展将按照“三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的目标,重点在加快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政策落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以及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合作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专家则建议,为确保我省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目标的实现,促进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省各级、各地必须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强化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保障必要的生猪养殖用地;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区域派出机构和市、县两级动物疾控中心建设,实现监管重心下移;要继续加大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除了落实中央扶持生猪生产政策,还应结合浙江实际,继续实施温台丽生猪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加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创建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