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长兴县洪桥省级河蟹主导产业示范区

创新机制 合作经营

  •   洪桥河蟹养殖主导产业示范区地处太湖沿线的橡树下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内有北横港贯穿,水资源丰富,规划建设河蟹养殖面积1800亩,投资542万元。
      示范区已建成600亩高标准鱼塘、进排水渠道4000米、生产管理用房400平方米、河蟹交易市场260平方米等。2010年园区产河蟹129吨、鱼55吨、青虾20吨,总产值1613万元,亩产值9012元,亩均利润4686元。
    公司投入,合作社经营
      洪桥镇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作,把创新投入机制作为园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示范区项目立项后,当地就突破传统的渔业项目建设投入模式,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渔业园区,实行由长兴洪桥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示范区整体建设,洪桥漾荡河蟹专业合作社负责示范区生产经营的模式,确保园区建设达到高标准。
      长兴洪桥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洪桥镇政府2009年12月注册成立的,公司一次性筹集到位资金500万元,实行公益化运作。
      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示范区建设:一是投资项目确定后,由村集体对规划区内尚未流转的土地负责流转移交给公司。二是公司根据建设规划对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内容进行建设,确保按时或提前完成。三是示范区建设资金由公司负责筹措和整合,公司先后整合了水利、交通、县园区建设资金等各部门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共228万元。
      建成后示范区按照公司化运作,确定每亩承包金为800元,由土地流转费600元和设施租赁费200元组成。土地流转费付给被流转农户,设施租赁费由公司负责收取用于弥补示范区的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示范区的标准鱼塘交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社员承包养殖,发挥合作社的统一优势,实行统一养殖技术标准、统一销售,帮助社员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优化管理机制
      公司作为园区建成后运行维护管理的主体,不仅要建设园区,而且要对园区建成后的运行负责维护管理。公司通过收取承包金中的租赁费、上级对园区的运行补助和自筹资金建立园区的运行维护管理资金,用于对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标准鱼塘的维护和提升,确保建成后的示范区保持高标准和高水平。同时公司继续探索对园区发展的投入机制,与合作社合作建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在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渔业等。
      为保障农民的权益,园区内探索由村经济合作社牵头建立园区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一亩为一股入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公司建立流转和利益分配机制,确定了前5年每股年基本收益600元,后5年每年以300公斤稻谷的标准折算年基本收益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公司、村在园区里收取承包金中的设施租赁费和投资运作后的盈利分红机制,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民享受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在农业园区建立资本、生产、资源为一体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公司的资本投入为纽带,以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为支撑,以土地合作社的资源为基础,实现通过公司的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园区的生产条件,以专业合作社的专业生产提高效益,从而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资源升值,提高农业园区的总体效益,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三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