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英雄村”里的烦心事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岙村因为“7.23”动车事故,成了全国知名的“英雄村”。但这两天,双岙村村民主任徐贤芬的心里有点烦,这次可不是因为动车,而是为了村里的土地。
  “本来出租土地是想给村里和村民们增加点收入,没想到事与愿违,钱没赚到,还招来了一堆麻烦!”徐贤芬无奈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地出租:开始是件简单的事
  这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2006年,温州建设甬台温铁路经过双岙村,村里大部分土地被征用,为保障村民今后生活,温州市出台政策,将另外一地块的180多亩土地作为安置返还留地还给了双岙村,同时给每位村民发放了7万元安置补偿款。
  经过商量,村民们一致同意将这些土地出租。于是,2008年12月,双岙村在报纸上刊登招商广告,拟出租该村的返回留地。
  正巧,温州水果批发市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果批发公司)欲在当地建个市场,看到广告后便找到双岙村。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2月11日,时任双岙村村委会主任的翁剑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水果市场引进方案进行表决,当时村民们觉得是件好事,都表示同意。
  2009年3月6日,双岙村与温果批发公司正式签订《投资意向书》,4月1日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明确将位于双岙村的3块安置返还留地共计54亩出租给该公司使用,建设仓储物流基地。7月16日,双岙村村委会又将另5亩土地出租给温果批发公司,并签订了《补充协议》。
  为了让出租的土地设施更完善,经村民同意,村委会从每位村民的安置补偿款中提取2万元,作为返还留地的建设款,“到如今,包括平整土地、环境评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用水泥、墙体、砖块等各类费用,村里已经投入近80万元。”徐贤芬告诉记者。
  从当时来看,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土地出租事件,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所以双方也根本没想到之后会发生这么多曲折的事。
村民说:这笔账不划算
  签完了合同,村民们开始算起了细账。“当时我们都没看到合同的具体条款,表决同意的是出租土地。”村民林达仁说,等到村民第一次看到公开的《土地租赁合同》和《补充协议》,大家傻了眼。
  原来,在合同条款中,村民原来被告知的由温果批发公司全额投资模式改为了公司垫资建设,这就是说,租期15年满后,双岙村需要将公司投资的全额资金返还。同时,土地月租金仅为每平米5元,然而,土地的建设维护资金每月每平米需要5.67元,投入高于产出,土地出租后,每月每平米要损失0.67元。
  令村民愤怒的是,按照国土部门的规划要求,这59亩土地的容积率最高可达到2.4,即可建设8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投资额要求6500多万元。然而,村民们发现,在这份合同里,订下的容积率仅为1.2,投资额也仅为3128万元。“等村里收回物业时,这少掉的1.2的容积率,等于少建了4万平方米,按我们这边营业用房租金每年每平米4000元计算,一年下来,村里就足足少了1.6亿元的收入!”徐贤芬说。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签下这样一份不划算的合同呢?
  林达仁说,时任村主任翁剑平在和温果批发公司签订了合同后,才回村里让大家表决的,翁剑平再三向村民保证,肯定是有利于村民利益的,所以,大家虽然没看到具体的合同条款,也就都同意了。
  记者想找到前任村支书翁剑平了解情况,但截止记者发稿时,一直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新村委会:一定要废止
  想到要吃这样大的亏,双岙村的村民坐不住了,他们多次找到街道、区、市、省级国土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收回出租地,终止租赁合同。
  有关部门认为,前期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是有效的,但合同生效后,双方就质量、价款、报酬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签补充协议。于是,村里一直找公司商量,但两年下来毫无结果。
  今年3月,双岙村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上任,徐贤芬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面对村民的诉求,徐贤芬下了一步“险棋”,改换了村委会印鉴,使温果批发公司原来用于专门支付工程款而开设的专用银行账号无法使用,同时暂扣了温果批发公司打入村委会账户的100万元租赁保证金。
  “扣下定金我们也是不得已为之。”徐贤芬告诉记者,作为第三方的工程建设单位,本应将310万元建设保证金打入村委会户头,却误打入了上述专用工程款支付帐号,而被温果批发公司挪用为工程款。“这样,本来应该属于村委会的310万元被温果批发公司拿走了,虽说现在是我们扣下这100万元,其实,公司还欠我们210万元呢。”徐贤芬颇为无奈地说道。
  而作为承租方的温果批发公司近来也很纠结,双岙村将支付工程款的银行专用账户废止后,温果批发公司也就无法通过正常手段支付工程款。公司法律代理人周光告诉记者,如今,建设工程只余下一些小装修等还在继续作业,其他的基本已陷入停滞,“每天公司都在承受停工带来的损失”。
  经多次协商无果,今年6月份,温果批发公司一纸诉状将双岙村村委会告上了法庭,要求废除租赁合同,并赔偿其损失。到记者发稿时,法院仍处于庭审阶段。本报对此将继续关注。
采访手记:
  8月18日,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开始庭审这件案子,记者到庭审现场旁听,没想到的是,双岙村近400名村民也同时赶到法院,专门旁听案件的审理。当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一位双岙村的村民拉着记者的手说,其实,他们并非是要多占企业的便宜,只是想要回本该属于自己应得的部分。
  的确,如今在我省,像双岙村这样全面征地的城郊村、城中村并不鲜见,如何让失地农民能够得到合理的安置和应有的补偿,温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专门推出了征地返还留地的政策,以确保村民能够利用这些土地获得生活的保障。但如何更好地指导农民用好这些返回用地,不至于让他们利益受损,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别再让农民增添烦心事,失地又失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