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全力打通农产品流通“经脉”

  □见习记者 姚力丹
  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一头连着田间农民,一头连着市民餐桌,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一环。那么,我省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又如何?让这条“经脉”畅通起来,还要突破哪些“瓶颈”?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作了调查。
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惠农利民
“自从和超市签订收购协议后,我再也不为马铃薯销路犯愁了。”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唐明昌高兴地说。鄞江镇是马铃薯种植大镇,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更是达到3000多亩。唐明昌告诉记者,受销售途径不畅制约,往年常有增产不增收现象发生,农民很是苦恼。如今,农超对接工作的有效展开,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自从三江超市与咱对接后,超市以高于成本价统一收购,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再也不怕种得好卖不掉了。”唐明昌说。
  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起大落现象,让农民、市民都直呼“伤不起”。农产品不可能从田头直接“跑”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少不了流通环节,但每增加一道流通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推升了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价,结果是农民没得到实惠,市民也未占到便宜。因此,实现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已成为重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有效途径。
  舟山定海丰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去年与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签订了对接合同,每天由合作社向船厂食堂提供全部蔬菜。增洲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很看好这种产销模式,并有意扩大合作规模,“像我们这样的大企业,食堂蔬菜需求量很大,从合作社直购,既稳定了食堂货源,控制了伙食成本,又确保了合作社蔬菜的销路,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据了解,采用“农超对接”产销模式,鲜活农产品可腾出10—15%的价格空间,其中4—5%返还给生产者,5—6%则优惠给消费者,两者皆有利。
农产品流通试点建设,效果明显
  作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份,我省一直在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上积极探索。目前,已有杭州、嘉兴、衢州、金华4个农产品现代流通国家试点城市。
  开展产销对接,构建农产品采购网络、分销网络、商业中心、配送中心、检测加工中心是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近年来我省一方面通过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为超市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牵线搭桥;一方面鼓励超市、酒店、高校扩大鲜活农产品的直采比例,建立稳定的供应基地,加强仓储、运输、销售、冷链配送等基础设施。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目前,我省已有5家连锁超市、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国家级农超对接项目。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浙江有限公司和杭州宇航蔬菜有限公司是其中两家。目前,宇航公司的蔬菜、干货、禽蛋等三大类的20多种鲜活农产品已全部在华润万家的浙江17家门店中实现了基地直销。同时,华润万家还与我省10个农产品基地对接,让衢州柑橘、江山西瓜、慈溪杨梅这些优质农产品从“娘家”直奔市场,年对接农产品120万公斤,销售额创亿元。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我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以来,经过两年的发展,我省参与产销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单位数量逐年增加,交易额也快速上升。去年底,全省已有3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对接,覆盖农户数22.28万户;参与对接的超市62家,资产总额达167.09亿元。同时,我省农产品基地直销直供的数额也增长飞速,参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已达50.28万亩,年总产值53.39亿元。
产销对接虽破茧而出,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我省农产品流通试点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从产地流向批发市场,再到农贸市场的传统物流模式仍占很大比例,而从生产基地直达零售终端的占比仍较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实现产销对接的农产品总数只占我省农产品流通总量的15%左右。
  临海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项玉君曾希望与当地超市合作实现对接。但令她失望是,因为采购量、种植规模、运输等问题,合作社的柑橘始终无缘大超市,“超市门槛较高,尤其是规模不大的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很难有机会进入。”而宁波金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社长则认为,农产品进驻大型超市投资大、结算周期长,还得配合超市搞各种特价、促销活动,做得不好是一桩赔本买卖。
  记者了解到,像沃尔玛、麦德龙等一些大型超市对农产品采购各环节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账款结算环节周期普遍在1个月以上,如此操作对急需资金周转的农户来说,太过漫长。同时,农业生产中的产业化、信息化程度偏低现状,也制约着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农产品流通建设正在加速,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农产品流通中长期规划,特别是加快建设杭州、嘉兴、衢州、金华四地的37个农产品现代流通项目工程,今年还将投入7500万元,补贴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和农超对接项目的实施。同时,一系列行举措将同步推进,如完善农产品便民零售网点和分销配送网络;实现供求信息的有效监测、预警、引导;鼓励主销区和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产销链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推进“三化同步”的过程中,农产品物流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