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需要四处求人处理的鳕鱼皮,如今却成了养生保健佳品,每年创造价值数千万元。近日,笔者在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亲眼目睹了这一“变废为宝”的过程。
在车间主任郝家喜的带领下,笔者穿上防护服、戴上帽子、罩上鞋套来到了加工车间。“你看到的这五个大池子就是加工胶原蛋白的第一道工序,鳕鱼皮在这里要完成化冻和清洗的工作。”郝家喜介绍。
清洗干净后的鱼皮紧接着要进入“酸浸”容器,在这里要将鱼皮中的组织进行软化,之后就是粉碎过程,大型的粉碎机要把鱼皮打成肉浆。接下来,把粉碎好的肉浆转入到温度在90度左右的容器内熬制,这道工序的目的是把肉浆中的含有胶原蛋白的液体提取出来。提取完毕自动转入离心机,以去除里面的杂质。然后就进入酶解过程,把大分子的胶原蛋白液通过加入多种酶,变为小分子胶原蛋白液。之后,再经过过滤、脱水、去味、过滤、除菌等工序,最后喷雾干燥,形成胶原蛋白粉。
郝家喜介绍,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生产其他一些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如“陆海一号”富硒胶原蛋白菊粉胶囊,它的原料是俗称“鬼子姜”的菊芋和鳕鱼皮。两种成本低廉的原料,一个陆地一个海洋,却因为高科技碰撞结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董事长车轼介绍,从鱼皮到胶原蛋白这一过程,产出率为6%至8%,公司每年加工鳕鱼产生的鱼皮在3000多吨,按照这个比例,每年生产的胶原蛋白粉原料大约为200吨左右,目前胶原蛋白粉原料的市场价格在每吨60万元,公司仅是卖这些原料也可进账千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胶原蛋白其他系列的高端产品。昔日这些让人头疼的废料,如今却成了公司一个利润增长点。按照以往作为废料捆绑销售时的价格,现在这些鱼皮的产品增值已达30多倍。
齐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