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孩子们将回归到校园。面对升学、人际和新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有不少孩子会在开学初期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对此,心理学专家表示,开学后孩子的生活节奏骤变,很可能会遭遇“心理不适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问题也不一样,大一些的如小学生或初中生,则是学习障碍、多动症及社交障碍多一些。家长和学校都要留心这方面的问题,最好在开学前先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扫雷”,让孩子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期。
分离焦虑 三四岁的幼儿居多
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不愿意与大人分开,所以开始几天经常哭闹。比如说去年刚进幼儿园,还没完全适应,放了一个寒假后,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就不愿再去了,这就是分离焦虑,属于情绪障碍的一种。一般容易发生在独立与适应能力比较差,胆子小、依赖性较重的小朋友身上,他们往往经常哭闹,爱发脾气,不愿意去幼儿园。
对此,心理学专家向家长支招:首先家里不要过分溺爱,应当培养孩子独立性格及适应能力。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揽,应当给予孩子一些自主的权利。同时,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不要在较为封闭的空间内待着。
课堂多动症 三四年级后凸显
对于多动症,其实很多时候在一二年级的孩子身上看不出来,但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却会凸显。因为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学习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了三四年级以后难度逐渐加大,一些孩子就坐不住了。男孩表现好动,在上课的时候坐不住,经常动来动去的,而女孩则是分心,容易走神儿,注意力不集中。
据资深小学语文李老师介绍,每逢开学初,他都会没收一大堆的文具。他说,每年开学前,不少家长都会为孩子购买一些新的学习工具,然而,一些新款的文具却成了孩子课堂上的“玩具”。对此,心理学专家表示,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时,最好避免文具的款式过于花哨。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上述表现,那么就应当及时到儿童专业门诊进行就诊。家长或老师不要把孩子的这种多动,认为是调皮的表现而进行指责或打骂。
学习障碍症 初、高中毕业生多
一些上毕业班的孩子容易患学习障碍症,这些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很差,跟不上课程,但又要开学了,所以就紧张,也不愿意去学校。加上有厌学情绪,有恐惧心理,严重者则可发展为学校恐惧症。
心理学专家表示,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先降低心理目标,以鼓励为主,平时不要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让孩子多方面发展,同时,老师与家长也不能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还是要多进行辅导,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有些家长会因为孩子叛逆,学习成绩下降而指责孩子,甚至跟孩子吵架,这样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被“拖”得更长。
心理处方——平常心对待
一到开学,“该收收心了”就变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心理学专家指出,这样的“警告”非但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还会让孩子更紧张,甚至逆反。与其做这种口头上无用的“命令”,不如做些实际的事情。比如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或制定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是孩子能够达到的,这样可以给他成就感。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帮他整理书包等具体的行动来传达“要进入学习状态”的信息。开学之初,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跟他聊聊学校里有意思的事,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去谈论学校,效果会比“收心”更好。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要让他回想一些成功的经历,给他以信心,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同时,也可以带他回学校逛逛,准备适应新生活。 麦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