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乡土大树价值高

  这几天,行走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长水塘沿岸,一片栽种着各种大规格榉树、香樟的基地十分显眼,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绿色风景线。“在推进村庄集聚过程中,已经有20多棵栽种在居民房前屋后的乡土大树被移栽到了这里。”王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眼下,秀洲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确保村庄原有的一些原生态树木不被破坏、不外流,今年初以来,秀洲区以“以资金换产权、以管护换生态”,通过产权置换、分类保护、系统管理等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经济效益的多赢。截至目前,全区已投入农村乡土大树资源保护资金200余万元,建立乡土大树储集中心2个、原生态保护小区8个。
  在沿路、沿河等大树较多、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的区域,建立原生态自然保护小区进行原地保护;对确实有困难的,则通过科学移植,将乡土大树储集到储集中心内进行集中保护利用。目前秀洲区已率先在新塍镇和王店镇设立了两个乡土大树储集中心,对一些无法就地保留的乡土大树进行迁移和集中保护,并将逐步在其他乡镇推广。
  俗话说:“生个儿子种棵榉,生个女儿种棵樟。”老嘉兴人一直有这样的生活习俗,习惯在房前屋后栽种树木。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生长,这些树木现在不仅有了经济价值,更具备了珍贵的文化价值。
  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树木和建筑一样,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特征。被保护起来的乡土大树今后可以用在新社区绿化、公共绿地、主要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绿化等建设上,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生态资源浪费,又为国家和集体的绿化建设节约了一笔资金。 赵 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