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日晖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创新,总的方向是将企业经营机制引入合作制,在合作社内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使合作社公平的产权制度和公司高效的经营机制融为一体,达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围绕出资者、管理者、劳动者三者关系,以法人财产权为核心,发展机制为主要内容,决策机制为动力,激励-约束机制为手段,建立权利和义务对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合作社经营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
一、不断完善和壮大合作社法人财产权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点,其结果是法人财产权的形成。合作社社员在自愿基础上加入合作社,其部分生产经营自主权已让渡到合作社,合作社理事会根据法律赋予的法人财产权,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服务并对所有者负责。
1.全面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完善合作社法人财产权。提倡社员出实资,社员出的资金、资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都要转移到合作社名下,与所有权分离,交由合作社理事会支配。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社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到合作社后,这些土地就是合作社的资产,既可由合作社直接经营,也可以租赁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经营。
2.鼓励社员提高出资额,壮大合作社法人财产。出资额是衡量合作社信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法律虽然对社员的出资“底线”没作规定,但社员应尽可能增加出资。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合作社骨干人员入大股,使骨干人员成为合作社的精英力量,进而成为主要管理者。
3.推进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和经济组织资产重组。这种重组可分为二种形态:一是同类合作社在自愿基础上组建新的合作社或成立联合社。如浙江和丰禽业合作社就是由6家合作社组建而成的,重组后的合作社总股本增加到650万元,社员扩大到400多名,年可出栏肉鸡1000万羽。二是合作社对外投资或吸收其他组织的资金成立新的组织,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合作社建设服务设施。如龙游县龙珠养猪合作社投资40%股份,和一家饲料公司在龙游建立饲料厂,专门供应合作社社员所需的饲料,既减少了投资,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饲料供应。
二、创新合作社决策机制
法律规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创新决策机制重点是要在合作社内部形成“代议制”。
1.理事会根据合作社规章制度行使权力。规章制度由社员(代表)大会根据章程规定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制定,如物资采购、产品营销、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要使这些制度既成为全体成员的规范,更成为理事会行使权力的依据,在内部形成相对集中而又高效的决策管理机制,使理事会成为合作社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2.建立合作社内部直线职能制或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由直线制和职能制组成,直线制也叫层级制,就是将众多的合作社社员进行分层管理,形成合作社-分社-小组的管理体制,使分社成为合作社的质量中心,小组成为合作社生产中心。职能制就是根据合作社的不同任务和服务内容,在理事会下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使这些部门成为合作社的服务中心。直线职能制主要是将理事会的职能进行分解,分社和各职能部门统一对理事会负责,职能部门还可以对分社进行指导,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事业部制是另外一种分散决策机制,往往适合地域广、生产相对分散或者产业链条较长的合作社,如温岭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在全国有19个基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事业部。还如有的合作社兴办了加工分社,加工分社就是一个事业部。事业部直接向理事会负责。
3.积极引进专门人才。合作社80%以上社员由农民组成,而农民相对文化程度较低,这样往往影响决策水平。合作社在起步阶段可以凭经验组织生产经营,但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引进专门人才。如浙江和丰禽业合作社聘请3名财务管理人才加强核算,招聘6名畜牧兽医专家建立肉鸡疫病解剖室,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
三、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主要有两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一般说来,创业之初或进行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时,通常采用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当合作社形成一定规模时则主要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
1.努力推进外延扩大再生产。
一是要有条件地扩大社员数量,增加生产规模,但章程应对吸收新社员规定一定的条件。如温岭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对新社员实行“预备制”,对其在一年内的种瓜水平、生活作风等进行考察,再决定是否转正。二是要尽可能带动非社员扩大规模。合作社利用自己的服务设施和影响力,对非社员供应生产资料、作业服务和收购农产品,既能带动农户,又能在不增加投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如金华群飞粮油机械化合作社的“菜单式”服务,非社员农户只要交一定费用,就能享受育苗、机耕、机插、植保、收割等服务,每年这类服务都在2万亩次以上,成为合作社重要的业务收入。三是要积极“走出去”扩大规模。主要是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对外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合作社带着理念、资金、技术,利用外地的土地、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双赢。如龙游献军种粮合作社和龙游建光蔬菜合作社相互合作,前者流转后者土地种植早稻,后者利用前者土地种植冬季蔬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因地制宜实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这是合作社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办法。一是适时调整合作社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二是完善合作社内部积累机制,兴建服务设施,壮大发展实力。如青田县的许多专业合作社通过冷链建设,利用侨乡优势,将杨梅卖到欧洲,经济效益成倍提高。三是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使农产品从“三无”(无生产单位、无生产标准、无商标)走向“三有”(有生产单位、有生产标准、有商标)。
四、不断完善合作社激励机制
对管理者来说:一要允许其入大股或者占有法律规定的最高比例股份,使生产服务性收入成为管理者的主要收入,保证管理者在合作社出大力。二要实行管理者薪酬制。根据贡献和工作量大小,规定管理者的工资,可采取固定补贴、基本工资加奖金、实误实记等不同形式。对一些能力强的企业家人才可聘为职业经理,将合作社全权委托其经营。三要将承包制或经济责任制引入合作社经营。如桐庐县钟山蜜梨合作社根据社员生产成本加适当的利润,确定一个蜜梨“出社价”,管理者根据自己能力销售,超出“出社价”的差价全部归销售者,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对生产者来说:一是合作社要千方百计增加对社员的服务力,只有这样,社员才会相信你、支持你。二是提高民主影响力。作为合作社领导,要按章程规定开好各种会议,会前多听听并听得进社员意见,好的意见要及时采纳。要关心社员生活,多组织社员开展一些包括文化、体育在内的活动,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关心度和自豪感。三是经常性开展先进评比活动。对应用先进技术好、节本增效好、生产水平高的社员及时表彰。四是在社员中实行成本核算制。如温岭市绿牧草鸡专业合作社,采取合同契约的方式,鼓励社员按合作社规定的饲料报酬率、鸡死亡率负责饲养,社员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五、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约束机制
合作社的约束机制可分为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法律约束和行政约束是外部约束的主要内容,保证合作社及其社员依法从事生产和经营。内部约束主要是合作社对社员和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目的是提高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约束。
1.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约束。一要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将章程规定的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的职权和责任进一步细化,防止管理者不作为。二是理事会向社员(代表)大会定期报告制度,接受社员(代表)的审议和质询,防止管理者乱作为。三是实行社务公开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
2.对社员的约束。也就是组织约束力,这点目前普遍比较缺乏。一个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已不同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其生产经营的全部或部分自主权已由个人让渡给了合作社。一要健全新吸收社员的资格。二要明确社员退社的条件,规范退社程序。三要强调社员在遵守合作社规章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纪律,对于个别视合作社规定为儿戏的社员,可批评教育、通报、警告,对一些屡教不改或给合作社的信誉、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的社员,可劝其退社甚至取消社员资格,以维护合作社威信。
作者单位: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