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中药材合作社药材加工遇门槛

  □本报记者 金 茹
  林正春是温州人,十多年前来到磐安做起了药材买卖,温商的天赋让林正春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成立了正春堂参茸药材有限公司,注册了正春堂商标,销售野山参、天麻、三七、雪蛤、枸杞子等1000多种中药草。这段时间,林正春想把事业扩展得更大些,但却遇上一条大门槛。“想做些粗加工,但药商、医院不认可,必须成立中药饮片厂。”林正春告诉记者,近期中药材价格低迷,他想做些清洗、切片等方面的粗加工,包装后再提供给客户,通过收取加工费,可多赚些。但让林正春不解的是,中药材散装的可以卖,但若要粗加工,需获得收购商的认可,还得成立饮片厂,租用场地建厂房,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购买设备,并进行GMP认证,“这样的投入太大了,但如果不建厂,我永远只能成为最低端的批发商。”林正春有些无奈。
  林正春说,他和十多户农户一起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但因为中药材是特殊商品,所以现在合作社也只能做些基础工作,统一收购后把原材料卖给厂商、医院给,赚取最微薄的利润。
记者在行动
  林正春碰到的问题,记者当即向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进行咨询。协会副秘书长何伯伟告诉记者,协会已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过产地精深加工方面的问题。因为中药材是特殊农产品,清洗、晒干、分级后可作为农产品销售,但要切成段、块、瓣等,就要作为中药饮片。而国家对中药饮片生产有严格的管理,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都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建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投资小的也要几百万元,大的动辄几千万元,这对于普通药农来说,是承担不了的。
  何伯伟介绍,协会正努力通过让省内知名中药饮片企业与合作社联合的方法,破解这个瓶颈问题。如浙江中医药大学饮片厂、华东制药饮片厂等,协会希望能促进这些企业与合作社联营,由企业投资设备,合作社则按照企业GMP的要求生产加工,实现双方互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